孔子名言名句 孔子最经典的十句话171
『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⒈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⒈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⒈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⒈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⒈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⒈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⒈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⒈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⒈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⒈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⒈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⒈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⒈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⒈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⒈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⒉1』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⒉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⒉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⒉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⒉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⒉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⒉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⒉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⒉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⒉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⒉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⒉12』子曰:“君子不器。”
『⒉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⒉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⒉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⒉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⒉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⒉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⒉19』哀公闻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⒉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
『⒉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⒉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车儿),小车无(yue4),其何以行之哉?”
『⒉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⒉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⒊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⒊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⒊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⒊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齐易也,宁戚。”
『⒊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⒊6』季氏旅於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⒊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⒊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⒊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⒊10』子曰:“(衣帝)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⒊11』或问(衣帝)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⒊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⒊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於奥,宁媚於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於天,吾所寿也。”
『⒊14』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⒊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⒊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⒊17』子贡欲去告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⒊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⒊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⒊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⒊21』哀公问社於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⒊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⒊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
『⒊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⒊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⒊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⒋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⒋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⒋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⒋4』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⒋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⒋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尽有之矣,我未见也。”
『⒋7』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⒋8』子曰:“朝闻道,夕夕死可矣。”『⒋9』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⒋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⒋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⒋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⒋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国,如礼何?”
『⒋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⒋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⒋16』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⒋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⒋18』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⒋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⒋20』子曰:“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⒋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⒋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⒋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⒋24』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⒋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⒋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⒌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xie4)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⒌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⒌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⒌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⒌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⒌6』子使漆彤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⒌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⒌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⒌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⒌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木亏)也;於予与何诛?”子曰:“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
『⒌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⒌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⒌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⒌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⒌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⒌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⒌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⒌18』子曰:“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木兑),何如其知也?”
『⒌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唬骸叭室雍酰俊痹唬骸拔粗
孔子的名言警句
孔子名言
*、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而自习之。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讷于言而敏于行。
*、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而观其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敬鬼神而远之。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民无信不立。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君子成人之美。
*、其身正,不令而行。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当仁不让于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匹夫不可夺志也。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做人格言:
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孟子名句精选: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孔子的名言名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孔子眼中的“学”内涵是很丰富的。看来并不是单指“作文”,首要的其实是“做人”,有了“做人”的基础,“作文”情真意切自是不难。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为政》
求学需先立志,即先解决动机问题,才能使学习有内在驱动力,不致半途而废。
(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
教育中的人文不一定是要像政治课那样说教的,于“文”中渗透,方是正法。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在这里,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意志和情感有关,并且按内驱力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想学、好学、乐学。其中“乐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孔子发现,“愤”和“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必然要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并指出,学生处于这两种状态的时刻就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高高在上的权威并不是唯一的老师,当然也就不是唯一的真理。真理可以随处存在,所以学习中要抱着所有的人都是老师,都有可学习处的想法,但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质疑的必要性。
(7)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
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与学生的坦诚相待。正因为孔子对他的学生有着无限热爱之情,才使得他在教学过程中不知疲倦,真诚无私,因而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
道德精神的培育,工作能力的锻炼,知识内蕴的充实,学术精神的涵泳,都必须依靠一种锲而不舍的自持力。
(9)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子罕》
要想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的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了教师魅力的引领,学生的学习自然会“欲罢不能”,何患不“自主”?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
告诫其弟子,首先要充实自己,要有真才实学,才能谈得上遇到伯乐。
(1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
古时候的人大多为了完善自己而学,今天的人求学大多是为了沽名钓誉。所以学习者要努力加强修省躬行的自觉性,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学问。
(1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他曾经废寝忘食地去冥思苦想,以期得到什么彻悟或顿悟,结果一无所获。因此,孔子得出结论:与其空想,不如老老实实地去学习。
(1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一个人有仁、有知、有信、有直、有勇、能刚当然非常好,但如果不好学,都是有致命的短处。这里强调了知识修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倡导积极学习,主动探求知识。
(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孔子经典名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么?有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而来,不也快乐么?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或怨恨),不也是有道德的人么?”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只是,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便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动脑筋,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指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诲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正确的求知态度。”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他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灵活,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用‘文’作为他的谥号。”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记在心里,努力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了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老师;在该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缺点就应该注意改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来思考,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学习啊。”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当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呀,可是小人当中从来没有有仁德的人。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君子天天向上,小人日渐堕落,追求财义。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可耻。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成,知者不惑,勇者不俱。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君子之道有三条标准,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子贡说:这正是老师您的自我表述啊!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己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乎而己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子路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贵族、大夫们安乐。子路说: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全体百姓安乐。修养自己,使全体百姓安乐,尧舜尚且担心做不到哩!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君子以义为根本,以礼法来实行义,以谦逊的语言来表达义,以忠诚的态度来完成义,这就是君子啊!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君子只忧虑自己没有才能,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君子庄重矜持而不同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君子不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因某人有缺点错误而废弃他的言论。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译文:君子谋注学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未必不挨饿;学了知识,则可以获得俸禄。君子担忧道学不成或不能行,不担忧贫穷。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不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对君子,不可让他只做小事情,而可让他接受重大任务;对小人,不可让他接受重大任务,而可让他做些小事情。
子曰:君子贞而不凉。
译文:君子坚定执著于正道,而不固执拘泥于讲小信。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心胸狭隘经常忧愁。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违背君子之道了。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天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君子对于天下事情的处理,没有一定要做的,也没有一定不要做的,而是服从于义。
孔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⒈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⒈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⒈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⒈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⒈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⒈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⒈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⒈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⒈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⒈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⒈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⒈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⒈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⒈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⒈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⒉1』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⒉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⒉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⒉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⒉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⒉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⒉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⒉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⒉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⒉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⒉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⒉12』子曰:“君子不器。”
『⒉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⒉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⒉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⒉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⒉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⒉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⒉19』哀公闻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⒉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
『⒉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⒉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车儿),小车无(yue4),其何以行之哉?”
『⒉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⒉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⒊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⒊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⒊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⒊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齐易也,宁戚。”
『⒊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⒊6』季氏旅於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⒊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⒊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⒊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⒊10』子曰:“(衣帝)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⒊11』或问(衣帝)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⒊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⒊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於奥,宁媚於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於天,吾所寿也。”
『⒊14』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⒊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⒊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⒊17』子贡欲去告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⒊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⒊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⒊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⒊21』哀公问社於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⒊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⒊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
『⒊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⒊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⒊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⒋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⒋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⒋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⒋4』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⒋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⒋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尽有之矣,我未见也。”
『⒋7』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⒋8』子曰:“朝闻道,夕夕死可矣。”『⒋9』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⒋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⒋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⒋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⒋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国,如礼何?”
『⒋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⒋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⒋16』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⒋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⒋18』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⒋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⒋20』子曰:“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⒋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⒋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⒋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⒋24』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⒋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⒋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⒌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xie4)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⒌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⒌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⒌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⒌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⒌6』子使漆彤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⒌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⒌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⒌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⒌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木亏)也;於予与何诛?”子曰:“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
『⒌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⒌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⒌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⒌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⒌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⒌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⒌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⒌18』子曰:“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木兑),何如其知也?”
『⒌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唬骸叭室雍酰俊痹唬骸拔粗
孔子的名言警句
孔子名言
*、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而自习之。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讷于言而敏于行。
*、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而观其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敬鬼神而远之。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民无信不立。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君子成人之美。
*、其身正,不令而行。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当仁不让于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匹夫不可夺志也。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做人格言:
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孟子名句精选: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孔子的名言名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孔子眼中的“学”内涵是很丰富的。看来并不是单指“作文”,首要的其实是“做人”,有了“做人”的基础,“作文”情真意切自是不难。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为政》
求学需先立志,即先解决动机问题,才能使学习有内在驱动力,不致半途而废。
(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
教育中的人文不一定是要像政治课那样说教的,于“文”中渗透,方是正法。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在这里,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意志和情感有关,并且按内驱力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想学、好学、乐学。其中“乐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孔子发现,“愤”和“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必然要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并指出,学生处于这两种状态的时刻就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高高在上的权威并不是唯一的老师,当然也就不是唯一的真理。真理可以随处存在,所以学习中要抱着所有的人都是老师,都有可学习处的想法,但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质疑的必要性。
(7)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
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与学生的坦诚相待。正因为孔子对他的学生有着无限热爱之情,才使得他在教学过程中不知疲倦,真诚无私,因而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
道德精神的培育,工作能力的锻炼,知识内蕴的充实,学术精神的涵泳,都必须依靠一种锲而不舍的自持力。
(9)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子罕》
要想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的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了教师魅力的引领,学生的学习自然会“欲罢不能”,何患不“自主”?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
告诫其弟子,首先要充实自己,要有真才实学,才能谈得上遇到伯乐。
(1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
古时候的人大多为了完善自己而学,今天的人求学大多是为了沽名钓誉。所以学习者要努力加强修省躬行的自觉性,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学问。
(1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他曾经废寝忘食地去冥思苦想,以期得到什么彻悟或顿悟,结果一无所获。因此,孔子得出结论:与其空想,不如老老实实地去学习。
(1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一个人有仁、有知、有信、有直、有勇、能刚当然非常好,但如果不好学,都是有致命的短处。这里强调了知识修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倡导积极学习,主动探求知识。
(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孔子经典名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么?有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而来,不也快乐么?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或怨恨),不也是有道德的人么?”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只是,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便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动脑筋,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指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诲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正确的求知态度。”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他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灵活,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用‘文’作为他的谥号。”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记在心里,努力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了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老师;在该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缺点就应该注意改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来思考,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学习啊。”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当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呀,可是小人当中从来没有有仁德的人。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君子天天向上,小人日渐堕落,追求财义。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君子以说得多做得少为可耻。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成,知者不惑,勇者不俱。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君子之道有三条标准,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子贡说:这正是老师您的自我表述啊!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己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乎而己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子路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贵族、大夫们安乐。子路说: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全体百姓安乐。修养自己,使全体百姓安乐,尧舜尚且担心做不到哩!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君子以义为根本,以礼法来实行义,以谦逊的语言来表达义,以忠诚的态度来完成义,这就是君子啊!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君子只忧虑自己没有才能,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君子庄重矜持而不同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君子不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因某人有缺点错误而废弃他的言论。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译文:君子谋注学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未必不挨饿;学了知识,则可以获得俸禄。君子担忧道学不成或不能行,不担忧贫穷。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不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对君子,不可让他只做小事情,而可让他接受重大任务;对小人,不可让他接受重大任务,而可让他做些小事情。
子曰:君子贞而不凉。
译文:君子坚定执著于正道,而不固执拘泥于讲小信。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心胸狭隘经常忧愁。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违背君子之道了。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天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君子对于天下事情的处理,没有一定要做的,也没有一定不要做的,而是服从于义。
孔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020-07-04
上一篇:关于路的名言 关于路的名人名言
最新文章 2分钟前 5分钟前 7分钟前 8分钟前 10分钟前
热门文章 09-21 12:09 12-18 16:08 09-02 14:09 12-25 10:06 08-31 15:08
语录大全 | 伤感配图 | 触动心灵的文字
https://sspll.com/yulu/327766.html
人生之锚:鼓舞人心的名言指引人生航程
https://sspll.com/mingyan/327765.html
深藏心底的伤,唯美的悲伤语录短句
https://sspll.com/yulu/327764.html
同音字“du”组词大全,涵盖各种词性
https://sspll.com/zuci/327763.html
名言名句摘抄大全,让你沉淀智慧,开拓眼界
https://sspll.com/mingyan/327762.html
热门文章
平视名言 平视的事例素材
名言警句 平视自己,仰视他人。 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
更大的世界(今日看料美好生活看见更大的世界)
https://sspll.com/mingyan/114898.html
善举的名言 小善举大爱心优美语句
关于从善的名人名言: 1、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2
张志新(张志新之死真相事件经过)[673字]
https://sspll.com/mingyan/131921.html
根基的名言 强调根基的重要性名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合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