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手到心到名言名句205


读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出自《荀子劝学》,比喻认真勤奋学习,不断琢磨钻研。手中的书本就好似一块璞玉,只有通过反复的研磨,才能显现其透彻的光彩。读书也一样,需要全身心投入,细细咀嚼其中的道理,方能有所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论语为政》,强调学习和思考的有机结合。如果只顾读书却不懂得思考,那么学到的知识就会空洞无用;而如果只靠空想而不去学习,那么思考也只会是无根浮萍。读书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自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形容读书之多,积累之深厚,以至于下笔写作时文思如泉涌,行云流水。读书是创作的基础,只有广泛而深入地阅读,才能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源自清代诗人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序》,强调熟读经典诗集的重要性。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广泛流传。通过反复吟诵和揣摩,即使不能写出优美的诗篇,也能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

出自宋代苏轼《和董传留别》,形容读书人气质文雅,气度不凡。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还能陶冶情操,提升个人修养。腹中满腹经纶,自然会散发出一股书卷气,令人敬重钦佩。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自三国时期曹魏诗人孔融的《论盛孝章书》,比喻书中蕴藏着无尽的知识财富。书本就是一座宝藏,里面珍藏着先人的智慧和经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改变人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出自唐代韩愈《进学解》,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努力钻研。求学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但只要勤奋刻苦,就能找到通往成功的捷径。学海无边无际,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乘风破浪,抵达知识的彼岸。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形容学习勤奋好问,虚心向他人求教。求知没有捷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懂就要问,不耻下问才是真正的好学。向老师、同学、前辈请教,可以快速地获取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出自《论语述而》,强调学习和教学相长的道理。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激发求知的欲望;通过教学,我们可以发现知识的盲点,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强调反复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温习和咀嚼,我们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发现新的见解。反过来,如果能将所学知识传授给他人,说明自己对知识已经掌握得炉火纯青,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出自清代郑板桥的《潍县署中与友人饮酒》,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重要性。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而亲身实践可以检验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并获得宝贵的经验。两者结合,才能使人全面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往往是浅显的,想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必须亲自去实践。只有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操作,才能深刻地领悟知识的真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善说》,强调熟读精读的重要性。读书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反复诵读和思考。通过百遍的研读,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深意,获得有价值的知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出自《论语述而》,强调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与他人同行相处,即使是地位低微的人,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出自《论语学而》,比喻学习要刻苦努力,持之以恒。就像雕刻玉石一样,需要精雕细琢,才能将璞玉打磨成光彩夺目的艺术品。学习也一样,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和持久的毅力,才能有所成就。

2025-01-13


上一篇:腹有诗书气自华:内在美的一曲赞歌

下一篇:为班级服务的责任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