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名言名句,彰显一代枭雄文韬武略172


作为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曹操不仅骁勇善战,更是博览群书,文韬武略兼备。他留下的读书名言名句,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从中可见其深邃的智慧和远大的抱负。

重视读书,充实自己

曹操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常告诫自己及子孙要勤奋学习。他在《诫子书》中写道:"太祖早失二亲,少孤,不览大典,幼不师书,不知典籍。"尽管自谦年少轻狂,但他从未停止求学,始终将读书视为提高自己能力的必由之路。

他曾说:"夫治国之道,在于选贤任能。而选贤任能,先须读书明理。故君子不可不读书。"可见,曹操将读书看作是治国安邦的基础。透过阅读,人们可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升自己的治理能力。

勤奋刻苦,学无止境

曹操读书异常勤奋,昼夜不懈。他经常挑灯夜战,废寝忘食。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他回忆道:"布衣之身,倡义兴师,首扫清寇,次荡群雄,普定华夏,倍感惶恐。今汉室陵替,奸臣蔽主,纲纪废弛。"正是这种勤学苦读的精神,让他得以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最终建立了强大的魏国。

曹操认为,读书不仅要勤奋,还要持之以恒。他在《典论论政事》中写道:"操性淑均,至人逝位为国臣,事卑守职,志必在匡时佐主。昔伯夷、叔齐,遭世无主,故缝裳匿迹以求免,尚可将以为准的乎?国势倾覆,犹可继嗣,今汉朝倾颓,政道荒秽,欲正朝廷,非独躬率,必将协和大臣,匡辅国家。"他认为,即便身处逆境,也要砥砺意志,不轻言放弃。唯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在乱世中有所作为。

博览群书,融会贯通

曹操的读书范围十分广泛,涵盖历史、军事、文学等多个领域。他读过《易经》、《尚书》、《诗经》等儒家经典,也研读过《孙子兵法》、《六韬三略》等兵书。博览群书的经历,使他学识渊博,对天下大势有着深刻的见解。

在《兵书接要序》中,曹操阐述了自己的读书心得:"究其旨意,稽其文词。朕以目观,终不能解。后访张仲军,仲军言,此兵书也。始知为兵法,而奇其旨意,始自观之,始自知之。牧守之职,无用兵法。故自汉兴以来,诸将之有兵法者,不过韩信、张良、李广、汲黯、赵充国、苏建、王霸、严助、窦宪、耿恭而已矣。"通过向他人请教、自己不断钻研,曹操逐渐领悟了兵法的奥妙,成为了闻名天下的军事家。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曹操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空谈者,他非常重视学以致用。他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在《遗令》中,他告诫后代:"盖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功成事立,皆由于人也。然有功而不赏,则人惰;有罪而不罚,则人骄。故刑赏不可失也。"他深知赏罚制度的运用,可以激励士气,严明纪律,从而巩固政权,安定国家。

曹操一生南征北战,建立了不朽功业。他的成功离不开他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学以致用的理念。他留下的读书名言名句,不仅是其个人追求的彰显,更成为后世治国安邦的宝贵财富。

曹操读书名言名句欣赏* "太祖早失二亲,少孤,不览大典,幼不师书,不知典籍。"——《诫子书》
* "夫治国之道,在于选贤任能。而选贤任能,先须读书明理。故君子不可不读书。"——《典论论政事》
* "操性淑均,至人逝位为国臣,事卑守职,志必在匡时佐主。"——《典论论政事》
* "究其旨意,稽其文词。朕以目观,终不能解。后访张仲军,仲军言,此兵书也。始知为兵法,而奇其旨意,始自观之,始自知之。"——《兵书接要序》
*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功成事立,皆由于人也。"——《遗令》
* "刑赏不可失也。"——《遗令》

2025-01-14


上一篇:交友名言诗句大全

下一篇:信念与情怀的永恒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