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十句名言赏析178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长河中,大学之道,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精髓。其中,历代先贤关于大学的十句名言,更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为后世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引。让我们逐一赏析,领略其深邃的内涵和博大的胸怀。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言出自《大学》首章,是孔子阐述大学的根本宗旨。所谓“明明德”,即发扬光大自身固有的善性;“亲民”,即与民相亲爱,为民谋福祉;“止于至善”,即追求至善,达到道德完善的境界。这三句话指明了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品德高尚、心怀苍生、志向远大的君子。

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此言出自《大学》第八章,阐述了个人修身、家庭治家、国家治国、天下太平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先修身养德,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是治国安邦的基础。

3.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此言出自《大学》第十章,强调从天子到庶人,都要以修身为根本。这体现了儒家的“仁者爱人”思想,认为人人都有自省修养、追求完善的责任。不论地位高低,都要从自身做起,以修身立德为己任。

4.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此言出自《中庸》第二十章,阐述了“道”的重要性。所谓“道”,即宇宙万物的规律和人生的准则。朱熹解释说,“道”是“道理”,是“做得主宰安排的事理”。这句话强调了“道”的永恒性和普遍性,提醒我们时刻以“道”为准则,方能求得正道。

5.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此言出自《礼记中庸》,是朱熹总结的学习五步法。所谓“博学”,即广泛阅读,吸取知识;“审问”,即勤于提问,求得真解;“慎思”,即认真思考,探究道理;“明辨”,即明辨是非,权衡取舍;“笃行”,即切实践行,躬身力行。这五步法强调了学习的循序渐进性和实践的重要性。

6. 君子不器。

此言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对君子的一种评价。所谓“器”,即工具或容器,比喻拘泥于一技之长。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具有广博的胸襟和开放的心态,不拘泥于某一事物或技能,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挑战。

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此言出自《论语述而》,阐述了学习的途径。所谓“三人行”,即结伴而行的人。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要虚心求教,博采众长。对于优点,要主动学习并加以吸收;对于缺点,要及时反省并加以改正。这体现了儒家“学而不厌”的精神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胸怀。

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此言出自《论语为政》,阐述了学习的秘诀。所谓“温故”,即复习旧知;“知新”,即获取新知。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要不断复习巩固,温故知新,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道理。这体现了儒家“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态度。

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此言出自《论语为政》,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所谓“罔”,即迷失方向;“殆”,即危险。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统一性。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和道理;只有认真思考,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体现了儒家“学思结合”的学习理念。

10.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此言出自《论语卫灵公》,阐述了人与道的关系。所谓“弘”,即弘扬。这句话强调了人的主体性,认为人应该主动去弘扬道,而不是被道所弘扬。这体现了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作用。

以上十句名言,涵盖了大学教育的宗旨、方法、态度和精神,为后世学子指明了求学治学的正道。它们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终生践行。

2025-01-16


上一篇:且行且歌:漫步诗词,感悟人生

下一篇:中医文化名言佳句,领悟中华养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