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名言中的典故:传承美德120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商业社会的基本准则。古人留下许多关于诚信的箴言,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典故,这些典故流传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出自《韩非子》:“马生千里,终归于一足;言出万人,终归于一舌。”这句名言比喻君子一言九鼎,说出去的话决不反悔。典故源于战国时期齐国大臣苏秦,他游说列国时,曾以“合纵”之策游说秦王。苏秦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立下“六国合纵,破秦必献关内之地”的誓言。秦王信以为真,遂派遣苏秦出使他国。然而,苏秦游说诸国未果,担心回到秦国受到责难,便向秦王谎报军情。秦王得知苏秦欺骗自己,大怒之下派兵追杀苏秦。苏秦仓皇逃亡,最终死于非命。这个典故告诫人们,说话要讲信用,一旦说出口,就要言行一致,绝不能轻易反悔。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出自《中庸》:“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句名言出自孔子,意思是诚实守信是天道的自然规律,而追求诚实守信则是人的本分。典故源于春秋末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他的仁义思想。在鲁国,孔子受到鲁昭公的热情款待。鲁昭公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将孔子从齐国带回来的“阳戏之鼓”赠送给孔子。孔子十分高兴,并当面向鲁昭公承诺,如果鲁昭公遇到危险,他一定尽全力相助。后来,季孙氏发动叛乱,鲁昭公向孔子求救。孔子信守诺言,率领弟子前往讨伐季孙氏。这一典故说明,诚实守信是立身处事之本,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石。

信不立,则无所立

出自《孟子》:“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这句名言出自孟子,意思是诚信是万物生存发展的根本。典故源于战国时期,齐国大臣淳于髡向齐宣王献策,建议齐宣王讨伐燕国。齐宣王问淳于髡:“如何才能征服燕国呢?”淳于髡回答说:“诚信。”齐宣王不信,淳于髡便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如果燕国有人丢失了马,齐国如果能诚实地归还,燕国人一定会感激齐国。这样一来,燕国人就会对齐国产生信任,齐国再攻打燕国就容易多了。这个典故说明,诚信是赢得信任,获得成功的关键。

欺人一时,害己一世

出自《增广贤文》:“欺人一时,害己一世。”这句名言出自明朝学者陈继儒,意思是欺骗别人一时或许能得逞,但最终却会害了自己。典故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大臣赵盾与屠岸贾争权夺利。为了除掉赵盾,屠岸贾设计陷害赵盾。他让赵盾的儿子赵朔向秦国求救,并承诺事成之后分赵国土地给秦国。赵朔轻信屠岸贾,果然向秦国求救。秦军果然出兵攻打晋国,赵盾在抵抗秦军的过程中战死。屠岸贾篡夺了赵氏的权力,并屠杀赵氏族人。后来,屠岸贾的奸计被揭穿,晋国人将屠岸贾车裂处死。这个典故说明,欺骗别人终究会遭到报应。

结语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留下了许多关于诚信的箴言和典故,这些箴言和典故为我们如何做人处事提供了借鉴。在当今商业社会,诚信更是企业立足之本,守信经营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获得长远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习古人的美德,坚守诚信,做一个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的人。

2025-02-01


上一篇:宿迁中考常用作文名言

下一篇:敬业名言:照亮职场征程的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