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奖赏之辞208
自古以来,奖赏功绩,乃贤德之举。先贤圣哲,对此多有言论,皆发人深省,兹录数语,以为借鉴。
一、赏罚分明,治国平天下
《论语季氏》有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尚之风,必偃。”此言赏罚分明,如风吹草,可振奋人心,抑恶扬善。孔子主张“刑罚必中,赏赐必信”,认为只有赏罚分明,才能使人民有所畏惧,亦有所激励,从而维护社会秩序,治理国家。
二、赏有功,罚有过,路不拾遗
《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齐国相国管仲辅佐齐桓公实行“国人皆兵”的改革,设立“军功九等”,按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等级的爵位和赏赐。此举激发将士奋勇杀敌,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管仲亦有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认为只有物质奖励到位,才能培养人民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赏贤德,举才俊,国泰民安
《战国策秦策》中记载,秦国商鞅变法,实行“按军功受爵位,以军功食邑”的制度。这一改革鼓励将士建功立业,一举奠定秦国日后的强盛基础。韩非子亦有言:“明主之所赏,非唯仁义而已也;所罚,非唯刑罚而已也。”认为奖赏不仅要奖励道德仁义,还要奖励才能功绩;惩罚不仅要惩罚犯法违规,还要惩罚不思进取。
四、赏随功,罚必信,公正廉明
《贞观政要赏赐》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认为“赏罚公明,则上下奉法”,主张奖赏要根据功绩大小,惩罚要依法严明。他曾告诫群臣:“今方草创,赏罚不得不严。然严赏罚以正风俗,励风节,非欲多杀也。”可见,李世民赏罚分明,但并非嗜杀,而是为了维护公正廉明的社会秩序。
五、量才施赏,因材嘉奖,用人得当
《淮南子人间训》中记载,春秋时期的子贡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量材而授官,录功而行赏。”认为赏罚要根据个人的才能和功绩,这样才能用人得当,发挥每个人最大的潜力。清代大臣曾国藩亦有言:“奖赏为天下至公之事,然必量力施之,方能收实效。”
六、赏罚相兼,恩威并用,威慑不良
《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唐朝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李亨平定叛乱,为安定人心,对有功将领封官加爵,赏赐无数。同时,对叛逆将领处以极刑。此举既笼络人心,稳定政局,又威慑不良,维护社会秩序。
七、德才兼备,重用贤明
《宋史范仲淹列传》记载,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推荐人才时,十分注重德才兼备。他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天下士大夫的最高品德。只有德才兼备之人,方能重用为官,为国效力。
八、奖惩分明,激励奋进
《晋书谢安传》记载,东晋名臣谢安在淝水之战中,派谢玄率领八千北府兵大破前秦八十万大军。谢安大喜,犒赏三军,并上奏朝廷封赏谢玄为冠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此举极大地激励了将士的士气,为东晋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九、赏出功臣,激励士卒
《南史萧绎传》记载,南朝梁元帝萧绎在平定侯景之乱后,大赏有功将士,并亲自为牺牲将士祭奠。此举安定了军心,使梁国得以恢复元气。
十、赏罚有度,治国安邦
《明史刑法志》中记载,明朝太祖朱元璋制定了严格的刑罚制度,同时亦重视奖赏。他认为“凡赏赐必须有功,无功者不与”,只有立下战功或政绩者才能获得奖赏。此举激励了明朝将士和官员,为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5-02-03
上一篇:洞察一切的睿智名言
下一篇:卖车名言:开启新征程的箴言
寺在线组词大全
https://sspll.com/zuci/350676.html
有关举重的诗句和名言
https://sspll.com/mingyan/350675.html
关于高三的励志名言,点燃冲刺的火焰
https://sspll.com/mingyan/350674.html
透彻人生,经典语录醍醐灌顶
https://sspll.com/yulu/350673.html
大学生心理励志语录:点燃你的奋斗激情,照亮你的前行之路
https://sspll.com/yulu/350672.html
热门文章
平视名言 平视的事例素材
名言警句 平视自己,仰视他人。 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
更大的世界(今日看料美好生活看见更大的世界)
https://sspll.com/mingyan/114898.html
善举的名言 小善举大爱心优美语句
关于从善的名人名言: 1、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2
张志新(张志新之死真相事件经过)[673字]
https://sspll.com/mingyan/131921.html
根基的名言 强调根基的重要性名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合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