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励学子勤学名言警句311
古往今来,圣贤先哲留下诸多金玉良言,激励莘莘学子勤奋求学,攀登知识的高峰。这些名言警句凝结了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道理,为学子们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此语出自汉代东方朔的名篇《七谏》,意为勤奋可以弥补天资的不足。无论天分如何,只要勤奋刻苦,就能取得进步,战胜困难。正如笨拙的鸟儿,如果比别人提前起飞,也能飞向远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唐代诗人韩愈在《进学解》中写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名言形象地比喻了求学的艰辛,告诫学子们要勤奋刻苦,才能翻越知识的高山,航行在学问的汪洋大海中。
青锋不试不知利,宝剑不磨不成钢
宋代诗人陆游在《读书》中写道:“青锋不试不知利,宝剑不磨不成钢。”这句名言说明了勤奋的重要性。只有经过不断的磨砺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成为有用之才。
业精于勤,荒于嬉
唐代诗人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出:“业精于勤,荒于嬉。”强调了勤奋和懈怠对学业的影响。只有勤奋刻苦,才能精通学业,而沉溺于玩乐只会荒废时光。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句名言说明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即使天资聪颖,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努力,也难以取得成功;而资质平庸,只要坚持不懈,也能有所成就。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强调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单凭学习而没有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陷入空谈,一无所获。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在《论语》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名言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经常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可以加深理解,发现新的内容,从而成为别人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在《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名言说明了兴趣和爱好的重要性。对学习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热爱学习,才能全身心投入,取得更好的效果。
行成于思,毁于随
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呻吟语》中说:“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名言强调了思考和行动的关系。好的行为源自于周密的思考,而随波逐流,缺乏思考的行动,会招致失败。
今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唐代诗人明日在《今日复明日》中写道:“今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句名言告诫学子们不要拖延,要珍惜时间,立即行动,以免留下遗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名言以自然界中天体的运行为喻,告诫君子要不断奋发努力,永不停息。学子们应从中汲取力量,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探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代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名言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学到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应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在《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名言强调了虚心求教的重要性。在为人处世上,即使是平凡的人,也可能拥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或经验。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临头才知难
明代思想家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临头才知难。”这句名言告诫学子们要珍惜学习时光,积蓄知识,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挑战。
2025-02-04
上一篇:金句名言,启迪人生的智慧结晶

禅悟人生:15句名言解读与人生感悟
https://sspll.com/mingyan/405411.html

时代少年团化身正义使者:深度解读七位少年警魂
https://sspll.com/yulu/405410.html

经典名言句子提取及赏析:从古今中外汲取智慧
https://sspll.com/mingyan/405409.html

浓字组词两个字拼音大全
https://sspll.com/zuci/405408.html

扎心又治愈:现代版情感语录短句150条
https://sspll.com/yulu/405407.html
热门文章

平视名言 平视的事例素材
名言警句 平视自己,仰视他人。 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

更大的世界(今日看料美好生活看见更大的世界)
https://sspll.com/mingyan/114898.html

善举的名言 小善举大爱心优美语句
关于从善的名人名言: 1、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2
![张志新(张志新之死真相事件经过)[673字]](https://cdn.shapao.cn/images/text.png)
张志新(张志新之死真相事件经过)[673字]
https://sspll.com/mingyan/131921.html

根基的名言 强调根基的重要性名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合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