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与文明的印记195


摘抄关于礼仪的名言和段落

名言


* 孔子:“礼者,敬人也。”
* 孟子:“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 荀子:“礼者,人道之极也。”
* 老子:“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 庄子:“礼者,世俗之常也。”

段落


《礼记曲礼上》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先治其国;先治其国也,先齐其家;先齐其家也,先修其身;先修其身也,先正其心;先正其心也,先诚其意;先诚其意也,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论语学而》
有礼者,敬人也,爱人也。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礼,人道之本也。
《孟子离娄下》
礼者,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也。夫禽兽,食色而已;人有之,别有礼义。礼义,人之所以为人之道也。
《荀子礼论》
礼者,治人道也。人道之极也,道礼也。礼者,所以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之大经也。
《老子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庄子人间世》
礼者,世俗之常也。圣人不然。圣人因阴阳而调和,因四时而变化。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得则喜,不得则戚,人之情也。喜怒哀乐,人之动也。欲恶好恶,人之情也。生人之情者,水火也;养人之情者,阴阳也;成人之情者,礼乐也。

内容拓展: 礼仪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礼仪作为一种文明规范,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素质和修养,更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和社会风貌。
* 加强人际交往: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基石。它提供了一套规范和准则,帮助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中得体地言行举止,避免因失礼而造成误解或冒犯。
* 提高社会和谐: 良好的礼仪有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当人们相互尊重、礼貌相待时,就能减少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团结。
* 提升国家形象: 礼仪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交往中,一个讲礼貌、守规矩的国家会赢得更多尊重和认可,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 促进文明传承: 礼仪的传承与发展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通过学习和实践礼仪,人们可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礼仪美德。

结语礼仪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每个人的言行举止和社会风气。在当今社会,重视礼仪、践行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对社会文明进步的贡献。让我们共同传承礼仪之美,让文明之花绽放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2025-02-06


上一篇:斗破苍穹名言大赏:热血与感悟并存的经典语录

下一篇:儿童名言名句:启迪心灵,照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