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明理,开阔胸襟396


董仲舒关于读书的名言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西汉思想家、儒家学者、政治家。作为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了许多关于读书的深刻见解,影响深远。

在董仲舒看来,读书是:“养浩然之气”。他认为,读书能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涵养道德,陶冶情操,使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坚强的意志。

“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董仲舒强调读书的四个方面:勤奋学习,深入思考,虚怀若谷,仁爱待人。他认为,只有做到这四点,才能真正做到读书明理,提升自身修养。

“读经可以通古今之变,明人情之理,习汉章之秩,识国体之文”。董仲舒主张广泛阅读,尤其是研读《诗经》《书经》《礼经》等儒家经典,从中汲取治国安邦的智慧,了解社会人情,提升文学素养。

“书非借不能读,读非虚不成”。董仲舒认为,读书离不开借鉴和思考。一方面,要向他人借鉴学习,取长补短;另一方面,要深入思考所读书籍的内容,真正理解和消化其中的道理。

“读书不思,欲速成者,为之“五反”:闻而不见,见而不识,识而不辨,辨而不思,思而不通”。董仲舒批评那种只求快而不好好思考的读书方法。他指出,这样的读书方法会导致认识上的错误和混乱,无法真正理解书中内容。

“读书当如蚕,咀嚼而吐丝,化而为己”。董仲舒用蚕吐丝来比喻读书的方法。他认为,读书应该像蚕咀嚼桑叶一样,反复咀嚼、消化书中的内容,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思想。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董仲舒将书比喻为良药,认为读书可以医治愚昧无知。只有通过广泛而深入的阅读,才能真正开拓视野,培养智慧,使自己变得聪明、有见识。

“读书宜贯穿,不可以触类而忘,不可以触而忘”。董仲舒强调读书要系统全面,不能只读片段,更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重点。只有融会贯通所读书籍的内容,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学问水平。

“学问不止,绳墨无绝”。董仲舒认为,学习和研究是不可以停止的。他指出,绳墨是工匠用来测量方圆的工具,只有不断地使用和校正,才能保证其准确无误。同样,学习和研究也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才能不断进步,取得真知。

董仲舒关于读书的名言,不仅是对读书方法和意义的深刻总结,更是对读书人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的 exhortation。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胸襟,明辨是非,提升道德修养,最终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

2025-02-07


上一篇:国外英语学习名人的激励名言

下一篇:聆听名言名句,书写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