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治学,古训明鉴175


勤奋学习,古有明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勤奋学习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先贤们取得卓越成就的不二法门。从古代的圣贤豪杰到近现代的伟人名士,勤奋治学的故事不胜枚举,留下了无数发人深省的古训明鉴。

《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经典启蒙读物,流传甚广,其中“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一语,道出了勤奋学习与游乐嬉戏之间的辩证关系。勤奋用功方能有所成就,纵情玩乐只会荒废时光。这句古训警醒后人,要珍惜学习机会,勤奋求学,切莫贪图享乐,虚度光阴。

《韩非子喻老》:“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韩非子》一书中,韩非子借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他说:“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牛毛繁多,而麒麟角稀有,以此表明,虽然求学的人众多,但真正能够有所成就者却寥寥无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勤奋学习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懒惰懈怠只能让梦想化为泡影。

《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劝学》是汉代思想家荀子的一篇文章,其中阐述了勤奋学习的道理。文章指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意为千里马一次只能跃进十步,而劣马只要坚持不懈地奔跑,也能积小成大,达到目的地。这句古训鼓励人们勤奋学习,持之以恒,即使天资平平,也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成功。

《资治通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我国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北宋徽宗宣和六年的16朝1362年的历史。其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语,出自唐朝史学家魏征之口。此语强调了勤奋努力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告诫人们要勤于思考,慎于行动,以免因贪图安逸而荒废学业,因轻率妄为而毁坏前程。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汇编,其中很多内容都涉及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学习了新知识后,要经常复习练习,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乐趣。这句古训强调了勤奋学习与巩固复习之间的关系,指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复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并从中获得乐趣。

结语

勤奋学习是古今中外有志之士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从古代圣贤的谆谆教诲到近现代伟人的亲身经历,无不证明了勤奋治学的重要性。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发奋图强,刻苦求学,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努力。让我们以古训为鉴,勤学不辍,以知识充实自己,以智慧成就未来。

2025-02-14


上一篇:警示后辈的诗句和哲言

下一篇:振奋人心的力量名言:点燃您内心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