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名言 佛祖名言100句170

  佛家经典的醒世语录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

  佛语有云:万法唯心。

  佛语有云: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佛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佛语有云:善恶一念之间。

  佛语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语有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佛语有云: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佛语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佛语有云: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

  佛语有云: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佛语有云:众生皆平等。

  佛语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

  佛语有云: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佛语有云: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

  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若以音求我,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必惹尘埃佛前有花,名优昙华,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弹指即谢,刹那芳华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十大经典佛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

  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

  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祖的十大名言是哪些?

  一:一切皆为虚幻。

  

  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祖的名言与解释

  昔无数世有一商人,号曰萨薄。时适他国卖赍货①。所止近住佛弟子家。佛弟子家时作大福安施②,高座③众僧说法,讲论罪福、善恶由心、身、口④所行及四谛⑤、非常⑥、苦空⑦之法。远道贾人时来寄听,心解⑧信乐⑨,便受五戒⑩,曰优婆塞⑾。上座⑿以法劝乐之言:“善男子护身口、心十善⒀具者。戒有五神,五戒有二十五神,现世卫护令无枉横,后世自致无为大道⒁。”

  贾人闻法,重喜无量。后还本国,国中都无佛法,便欲宣化⒂。恐无受者,以所受法教化父母、兄弟、妻子及诸中外⒃,皆便奉法。

  去贾人土千里有国,民多丰乐,宝物饶好。二国否塞⒄,绝不复通百余年中。所以故,有阅叉⒅居其道中,得人便啖,前后无数,是故断绝,无往来者。贾人自念:吾奉佛戒,如经所道,及有二十五神见助不疑,听彼鬼唯一人耳,吾往伏之必获也。时有同贾五百余人,便语众人:“吾有异力,能降伏鬼。汝等能行诣彼者不?及有大利。”众人自共议:“二国不通,从来大久,若得达者,所得不訾⒆。”便相可适,进道而去。

  来至中路,见鬼食处,人骸骨发狼藉满地。萨薄自念:鬼神前后所可食人,今证验现。我死职⒇,当恐此众人,便语众辈:“汝等住此,吾欲独进。得胜鬼者,当还相迎;不得来者,知为遇害。便各还退,勿复进也。”于是独前。

  方行数里,逢见鬼来。正心念佛,志定不惧。鬼到问曰:“卿是何人?”答曰:“吾是通道导师也。”鬼大笑曰:“汝闻我名不?而欲通道。”萨薄曰:“知汝在此,故来相求,当与卿斗。若卿胜者,便可食我。若我得胜,通万姓道,益天下利矣。”鬼言:“谁应先下手乎?贾人言:”吾来相求,故应先下。”鬼听可之。以右手叉之,手入鬼腹,坚不可出;左手复打,亦入。如是,两脚及头都入鬼中,不能复动。于是阅叉即以颂(21)而问曰:

  “手足及与头,五事虽绊羁。

  但当前就死,跳踉(22)复何为?”

  贾客偈答(23):

  “手足及与头,五事虽被系,

  执心(24)如金刚(25),终不为汝擘!”

  鬼复说偈:

  “吾为神中王,作鬼多力旅(26),

  前后啖汝辈,不可复称数。

  今汝死在近,何为复谄语?”

  贾客偈答:

  “是身为无常,吾早欲弃离。

  魔今适我愿,便持相布施。

  缘是得正觉(27),当成无上智。”

  鬼说偈归依:

  “志妙摩诃萨(28),三界(29)中希有。

  毕为度人师,得(30)备将不久。

  愿以身自归(31),头面礼(32)稽首(33)。”

  于是阅叉前受五戒,慈心众生(34),即为作礼,退入深山。萨薄还呼众人,前进彼土。于是二国并知五戒十善降鬼通道,乃识佛法至真无量,皆共奉戒,延敬三尊(35),国致太平。后升天得道,乃五戒贤者直信之恩力也。

  佛告诸比丘(36):“时萨薄者我身是。菩萨行尸波罗蜜(37),所度如是。”

  [注释]

  ①赍(jī)货:携带货物。

  ②大福安施:布施的一种。布施是佛教徒的重要功德之一,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大福安施属于法布施。

  ③高座:说法者常常坐在高处,故以高座指谓有道行有威望的和尚。

  ④心、身、口:心之所思、身之所作、口之所语,为三业(身业、口业、意业)。“业”是行为、所作、意志等身心活动,业为产生果报的原因。“果报”即由过去业因所招感之结果,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⑤四谛:指苦、集、灭、道四种正确无误的真理。苦,泛指身心苦恼之状,世俗的一切在本质上都是苦的,苦谛是对苦的正确认识;集,招聚之义,集谛是对世间人生诸苦根源的正确认识;灭,即寂灭,灭谛是指通过认识所有苦的原因来消除所有的苦;道谛是关于八正道之真理,依此修行,则可超脱苦、集二谛,达到寂静涅槃之境。八正道即正见(正确的知见)、正思惟(正确的思考)、正语(正当的言语)、正业(正当的行为)、正命(正当的职业)、正精进(正当的努力)、正念(正确的观念)、正定(正确的禅定)。修此八正道,可证得阿罗汉果(为小乘的最高果位;乘,运载之义)。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佛教大小乘各宗共修、必修之法。佛说四谛是要众生了知四谛的真理,断烦恼证涅槃,若专修四谛以求涅槃者,一般称其为小乘声闻人(“声闻”指闻佛之声教而悟道的出家弟子)。

  ⑥非常:即“无常”,梵语anitya,与“常住”对应。谓一切有为法生灭迁流而不常住。一切有为法皆由因缘而生,依生、住、异、灭四相,于刹那间生灭,而为本无今有、今有后无,故总称无常。

  ⑦苦空:苦是说人生短暂,今日、去日都有无量诸苦;空指缘起性空,法(实相)为众缘和合而成,并无真实的自体(无我)。

  ⑧心解:本义系指心由一切束缚中解放;谓因此心离于贪爱之缚,而得解脱,亦称心解脱。

  ⑨信乐:听闻、信仰佛法,因而产生爱乐之心。

  ⑩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些戒律是最基本的,要求优婆塞(居士)必须做到,修行层次越高戒律越多,越严。

  ⑾曰优婆塞:曰,原本作“白”。优婆塞,指在家亲近奉事佛、法、僧、受持五戒之男居士。

  ⑿上座:指高僧大德或资历很老的和尚。

  ⒀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chēnhuì)、不邪见。

  ⒁无为大道:即无为法,无因缘造作的理法,也就是无生灭变化而寂然常住之法。涅槃的别称。

  ⒂宣化:宣扬教化。

  ⒃中外:表亲。

  ⒄否(pǐ)塞:阻隔。

  ⒅阅叉:梵文yasksa的音译。亦作药叉、夜叉,天龙八部之一,伤害人畜之恶鬼。

  ⒆訾(zī):通“赀”。计量。

  ⒇死职:死于职守。有些版本把“我死职当恐此众人”断句为“我死职当,恐此众人”,不妥。

  (21)颂:通偈(jì),又称偈颂。和尚念的词句,似诗歌,多一语双关,富于哲理性。

  (22)跳踉(liáng):跳跃。

  (23)贾客偈答:与下文“鬼复说偈”、“贾客偈答”等均据《资福藏》本校补。

  (24)执心:执意事物而不离心。

  (25)金刚:金中最刚之义。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武器及宝石。以金刚比喻武器,因其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且非万物所能破坏;以金刚比喻宝石,取其最胜之义。

  (26)力旅:旅通“膂”。即体力。

  (27)正觉:无上正等正觉、阿耨(nòu)多罗三藐(miǎo)三菩提之略称。意指真正之觉悟。成佛亦叫正觉。

  (28)摩诃萨:即摩诃萨埵,梵语maha^sattva,译为大心,或大有情,指有成佛之大心愿的众生,亦即大菩萨。

  (29)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为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常与帝释天战斗的鬼神)、人间及六欲天之总称,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皆属之;色界位于欲界之上,为离欲的众生所居,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相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禅十八天皆属之(此界之天众无男女之别,其衣系自然而至,而以光明为食物及语言);无色界是色相俱无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属之(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来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三界为目的。

  佛祖名言?

  佛法学习请听净空法师讲的《认识佛教》《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地藏经》《无量寿经》体方法师讲的《解脱之道》《阿含经》《心经》《金刚经》简丰文居士讲的《楞严经》《圆觉经》《楞伽经》《六祖坛经》《三祖信心铭》元音老人讲的《拈花录》圣一法师讲的《金刚经》《六祖坛经》(我空间主页下面有个三慧禅房的链接,就都有了。)阿弥陀佛

  佛说的名言

  佛说的应是教言,教导的语言.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这是净空法师说的,这二十字是他学佛一生的总结...

  南无阿弥陀佛...

  佛的名言,,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4、一切皆为虚幻。

  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6、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不可说。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2、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13、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4、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5、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6、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

  17、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18、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9、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20、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21、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22、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3、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24、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25、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26、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27、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8、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9、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0、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2020-09-23


上一篇:拾金不昧的名言 拾金不昧的名言警句

下一篇:茶道名言 茶道名言名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