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名言 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125

  墨子的名言有:

  1、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义》意思是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2、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兼相爱: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的爱所有的人。交相利: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争夺斗争。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祸害皆起于人们之间“交相别”,即亲疏远近,彼此利益之别。因此,要除去天下之大害,就必须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3、言不信者,行不果。口言之,身必行之。甘井近竭,招木近伐。《墨子·亲士》竭:尽,完。招木:乔木,高大的树木。这两句大意是:甘甜的井水易于枯竭,高大的树木易被砍伐。井水甜则喝水的人多,自然容易枯竭;高大的树木用处多,自然很快地招来斧斤。

  露头的椽子先烂,这是常见的现象。墨子由此提倡中庸思想,认为“太盛难守”,使人们甘居中游,不敢冒尖,这种传统思想在今天是不足取的。

  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淫佚:也作“淫逸”,嗜欲过度,放纵恣肆。这两句大意是:生话节俭,国家就昌盛;嗜欲放纵,国家就衰亡。

  墨子主张“节葬”、“节用”,他认为一个国家,从国君到百姓,整个社会风气祟尚节约俭朴就民富国强,走向兴旺发达。若一味追求淫佚享受,就国弱民困,国家必然会走向衰亡。这两句用干说明国家要尚节俭而戒淫佚,以保证昌盛久安。

  5、义人在上,天下必治。《墨子·非命上》。有道义的人在上位,天下一定能太平安定。说明在上位的国君应实行“义政”,所作所为要符合“道义”,这样国家才能安定。义人:主持道义的人。

  6、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墨子·七患》。虑:计谋。卒:同“猝”,指突然事变。这两句大意是:心中没有预先考虑应对事变的方法,就不能应付突然变故。无事之时备有事,平素就要对可能突发的变故准备应对的策略和方法。这样,在事变发生时才不至于慌张,才能避免忙中出错。这两句多用于说明居安思危的道理。

  7、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行:实践。为:是。这两句大意是:士人虽说要有学问,但是,能把学问用于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所在。此句以直言其事的手法阐明学问付诸实践的重要性。这里强调以实践能力作为检验士人有无真才实学的标准,这种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人眼中,学问虽然重要,如果不能转化为能力,就不能算学到了真本领。这种观念就是传统的“知行”观。这种强调知行统一的观点,对我们今天反对本本主义,克服教条主义仍具有积极的作用。

  8、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战国·墨子《墨子·大取》。这两句大意是在好处中要取大的,在害处中要取小的。在生活中会遇到好处,也会遇到坏处。对好处,无疑应择其大者而取之,以获取最佳利益;对坏处,能避免则避免,不能避免则择其小者而取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这是普通的道理,多用于生活中对利害的选择。

  9、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埤雅》。甘:甜。这两句大意是:甜瓜的蒂却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任何事物的优点和缺陷都是同时存在的,而绝对的完美无缺是没有的,这就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对性。只有认识了这一点,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世界,而不致陷入绝对化、片面性。

  10、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墨子·非儒下》。这两句大意是:官吏放弃管理就会发生动乱,农事抓得不紧,误了农时就会带来贫穷。这两句用于论述吏治和农事对国家治乱有重要影响,强调要搞好吏治,抓紧农事。

  11、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下》。这两句大意是:凡是于天下人有利的事就去干,帮助它兴办起来;凡是对天下人有害的事,就把它除掉。墨子学说的核心是兼爱,爱天下的人。为天下兴利树除害就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这两句可借以表述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宏大志向。

  12、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子·非乐上》。利人:对别人有利。乎:语助词,表示停顿。这两句大意是:有利于别人的事就做下去,不利于别人的事就停止不做。

  这两句不仅语言平易浅近,而且所说的道理也很朴实。如果人们行事时都能作到~,那会避免多少争端,消除多少麻烦!可供论述建设精神文明,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时引用。

  谁能提供墨子名言100句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下》

  【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

  兼爱。《兼爱上》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非攻。《非攻上》

  【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尚贤。《尚贤上》

  【译文】不分贵贱地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尚同。《尚同上》

  【译文】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

  专用。《专用上》

  【译文】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节葬。《节葬上》

  【译文】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非乐。《非乐上》

  【译文】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

  非命。《非命上》

  【译文】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天志。《天志上》

  【译文】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

  明鬼。《明鬼上》

  【译文】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

  兼爱兼相爱、交相利。《天志上》

  【译文】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有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上》

  【译文】若使天下的人都彼此相爱,国与国不互相攻打,家与家不互相争夺,没有盗贼,君臣父子都忠孝慈爱,这样天下就太平了。圣人既然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怎么能不禁止人们互相仇恨而不劝导人们彼此相爱呢?所以,天下能彼此相爱才会太平,互相仇恨就会混乱。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兼爱中》

  【译文】天下的人都不相爱,那么强大的一定会压迫弱小的,富有的一定会欺侮贫穷的,显贵的一定会轻视低贱的,诡诈的一定会欺骗愚笨的。天下一切祸乱、篡位、积怨、仇恨等之所以会发生,都是由于互不相爱引起的。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动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兼爱中》

  【译文】天下的人都相爱,那么强大的就不会压迫弱小的,人多的就不会抢劫人少的,富有的就不会欺侮贫穷的,显贵的就不会轻视低贱的,诡诈的就会不欺骗愚笨的。天下一切祸乱、篡位、积怨、仇恨等之所以都不发生,就是由于互相爱引起的。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兼爱中》

  【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必然爱他;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必然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必然憎恶他;残害别人的人,别人也必然残害他。

  无言而不信。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兼爱下》

  【译文】没有什么话不答应,没有什么恩德不报答。你把桃子投给我,我用李子回报你。这就是说,爱人的人必定被人爱,而憎恶人的人必定被人憎恶。

  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大取》

  【译文】爱别人并不是不爱自己,自己也在所爱之中。

  爱人非为誉也,其类在逆旅。《大取》

  【译文】爱人不是为个人沽名钓誉,就像旅店接待客人一样,是为了与人方便。

  爱众众世、与爱寡世相若。兼爱之有相若。爱尚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世人也。《大取》

  【译文】爱世间多数人和爱世间少数人相同。兼相爱就是这样。爱上世之人和爱后世之人,都像爱今世之人一样。

  天欲人相爱相利,而不欲人相恶相贼也。《法仪》

  【译文】天希望人们互相爱护、互惠互利,而不希望人们互相厌恶、互相残害。

  墨子的名言

  诈不欺愚。圆,必兴天下之利,言不信者行不果。有能则举之,富不侮贫,无能则下之,贵不傲贱。天下之人皆相爱,形之所以奋也,淫佚则亡,染于黄则黄。力。名不可简而成也志不强者智不达。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染于苍则苍。节俭则昌,除天下之害。仁人之所以为事者,众不劫寡,强不执弱,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

  谁知道墨子的名人名言

  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不急,非士无与虑国。

  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____以上《亲士》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____以上《修身》

  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____以上《所染》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

  ____以上《法仪》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

  ____以上《七患》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____以上《尚贤上》

  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何谓三本?曰: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

  虽天亦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____以上《尚贤中》

  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观以教人。

  ____以上《尚贤下》

  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

  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所以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____以上《尚同上》

  察天子之所以治天下者,何故之以也?曰:难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

  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

  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____以上《尚同中》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____以上《兼爱上》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心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页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____以上《兼爱中》

  吾闻为明君于天下者,必先万民之身,后为其身,然后可以为明君于天下。是故退睹其万民,饥即食之,寒即食之,寒即衣之,疾病待养之,死丧葬埋之。

  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砥。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

  故君子莫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

  ____以上《兼爱下》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雀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另乎?

  ____以上《非攻上》

  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____以上《非攻中》

  古之知者之为天下度也,必顺虑其意而后为之。

  今若有能信效先利天下诸侯者,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共之。以此效大国,则大国之君说。

  ____以上《非攻下》

  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不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

  ____以上《节用上》

  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殁世不卷。

  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不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

  ____以上《节用中》

  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

  今唯无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为乱。

  今天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

  ____以上《节葬下》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____以上《非乐》

  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____以上《鲁问》

  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____以上《公输》

  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这是老子对于“道”这个概念的总括性的描述:道,非当时社会一般的道,即人伦、常理之道,也非当时时人所能命名之道。“道”在老子那里已经超越了世俗社会生活,更加接近于自然法则之道,因为天地万物的始基与母源在于“道”,由道开始。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由此,老子用“玄之又玄”来描述道的特殊性与深奥性,虽然但老子所言之道并不远人,这里只是老子用“玄”来强调他所言之道与当时社会所言之道的差异性,并且阐述他所言之道的超然性与根基性。

  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道进入德是由自然秩序同向社会秩序的一道屏障,即转而论述人的行为规范。德与法都是规范社会与人的行为的约束力量,但在老子那里两者有不同的地位。老子认为,上德的本质与道之德的本质同于一,因此上德源自于“道”。老子所言之德也不同于常人所言之德。

  扩展资料: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2020-07-06


上一篇:梁启超名言 梁启超关于青年的经典语句

下一篇:热爱祖国的名言 热爱祖国正能量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