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柳有关的诗句 关于柳的诗句古诗大全121

  柳永在《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汉阳江上柳,望客引东枝。树树花如雪,纷纷乱若丝。”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韦庄

  “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毛文锡

  “垂杨低拂曲尘波,蛛丝结网露珠多”

  欧阳炯

  “倚栏凝望,暗牵愁绪,柳花飞趁东风”

  刘希夷

  “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

  毛熙震

  “正是销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是暗写。

  春色渐染柳色新,相思益浓心思沉。

  不识长堤云烟情,清明过后絮飞尽。

  与柳有关的古诗词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故园情。

  ”

  (

  2003

  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的就是这首诗。)

  李白《忆秦娥》:

  “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

  各尽觞。

  ”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

  我向秦。

  ”

  (

  “

  杨花

  ”

  就是柳絮。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

  “

  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

  诗词中不仅写

  “

  折柳送别

  ”

  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

  别恨,

  朋友间的厚意深情。如

  “

  柳丝

  ”

  、

  “

  柳枝

  ”

  、

  “

  柳阴

  ”

  、

  “

  柳色

  ”

  、

  “

  烟柳

  ”“

  柳绵

  ”

  (又可说成是

  “

  柳

  花

  ”

  、

  “

  杨花

  ”

  、

  “

  柳絮

  ”

  )、

  “

  杨柳

  ”

  、

  “

  折杨柳

  ”

  、

  “

  杨柳春

  ”

  、

  “

  杨柳依依

  ”

  等等。

  “

  折柳

  ”

  诗词中,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宋朝礼部属官李之问,爱上了都城名妓聂胜琼。李将回原籍时,聂胜琼为之送别,

  饮于莲花

  楼,唱了一首词,末一句是:

  “

  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

  为这,李之问又留下来住了

  一个多月。后来因为妻子催促太紧,李不得不怅然离去。不到十天,聂胜琼写了一首《鹧鸪

  天》,寄给李之问。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里,回家后被妻子发现。李只得以实相告。李夫

  人读了《鹧鸪天》,见其语句清健,非常高兴。不但没有阻止李聂的这段情缘,反而拿出私

  房钱让李之问去都城迎娶聂胜琼。

  聂胜琼

  《鹧鸪天》

  :

  玉惨花愁出凤城,

  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后,

  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二、

  “

  折柳

  ”

  之缘由

  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呢?

  常见的解释是,

  “

  柳

  ”

  谐

  “

  留

  ”

  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但是,这种

  解释我们感到很单薄,

  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

  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

  恐怕

  不是一个

  “

  谐音

  ”

  就能解释清楚的。因此,古代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如清

  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

  “

  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

  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

  ”

  这种解释

  是很合理的。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

  “

  随地可活

  ”

  ,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

  了异地后,

  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

  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

  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但是,

  我以为,

  这还不是

  “

  折柳送别

  ”

  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

  最早的渊源应该是

  “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这几句古诗。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

  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

  “

  杨柳依依

  ”

  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为后来

  的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

  作为五经之一,

  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怀

  疑的,古人作诗讲究

  “

  无一字无来处

  ”

  ,当然来自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把《渭城曲》

  中

  “

  客舍依依杨柳春

  ”

  改为

  “

  客舍青青柳色新

  ”

  ,我以为不妥。

  总之,

  “

  折柳送别

  ”

  应该有

  “

  谐音感怀

  ”

  、

  “

  哲理启迪

  ”

  、

  “

  文化传承

  ”

  这样三个缘由。

  三、

  “

  折柳

  ”

  之乐曲

  “

  折柳送别

  ”

  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

  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与之相关的乐曲有这样三首:

  一是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有一首歌词曰:

  “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

  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

  李白《塞下曲》:

  “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还有前面提

  到的《春夜洛城闻笛》,这两首诗中所言

  “

  闻折柳

  ”

  ,都应该是《折杨柳枝》这支曲子。

  二是唐朝的《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其实原来并不是一首歌曲,只是王维写的一首

  诗《送阮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

  ”

  后来由乐人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

  并把末句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反复重叠歌唱,所以

  称为《阳关三叠》。这在唐朝是一首非常流行的送别曲。

  三是唐朝的《杨柳枝词》。是唐教坊曲名,作者多以此题咏柳,以表达离别之意。刘禹锡就

  有《杨柳枝词》九首,其中一首的内容是:

  “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

  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

  据学者王先谦解释,

  “

  杨柳

  ”

  是柳的一种,垂杨即垂柳。如李商隐

  《隋宫》:

  “

  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

  这句中的

  “

  垂杨

  ”

  指的就是隋堤柳。(在古

  诗词中,似乎是柳寓生离,杨寓死别,应该是有明确分工的。如白居易《赠卢子蒙》:

  “

  闻

  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

  ”

  。聊备一说。)

  与柳有关的诗句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希望能帮到你

  与柳树有关的诗句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

  2、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去抓日已疏》

  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

  ——唐·王昌龄《闺怨》

  4、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

  5、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6、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楼》

  7、弱柳从风疑举袂.——刘禹锡《忆江南》

  8、年年柳色,灞bà陵伤别.——唐代李白《忆秦娥》

  9、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温庭筠《菩萨蛮》

  10、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青平乐》

  11、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12、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周紫芝《踏莎行》

  1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4、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15、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6、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关于柳的诗句古诗大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2020-08-11


上一篇:论的诗句 带论的诗句

下一篇:关于爱心的诗句 奉献爱心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