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诗句 祝福科举高中的古诗词196

  1、《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名联谈趣》

  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3、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4、《琵琶记》

  高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5、天一生水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一举登科日,双亲未老时。

  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6、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7、《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

  密雪分天路,群才坐粉廊。霭空迷昼景,临宇借寒光。似暖花消地,无声玉满堂。

  洒池偏误曲,留砚忽因方。几处曹风比,何人谢赋长。春晖早相照,莫滞九衢芳。

  8、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去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9、恐是孙山朝升落、雏雁凯归草再升。

  科举考试经典诗句或成语

  独占鳖头

  鳌,是神话中的海中的大龟(一说为淡水中的大鳖。传说上古时天塌地陷,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把天补好后,又砍下鳌的四条腿把天支撑起来,使天和地重新稳固(见《淮南子.览冥训》及《列子.汤问》)。《列子.汤问》中还记载了一个神话:渤海中有条大海沟,深得没底,全世界的水都汇聚到这里,打着漩涡往下泄。渤海中的蓬莱、方丈等五座仙山,也都随着下泄的波浪上下颠簸。上帝派15只大鳌举起头来把大山顶住,这五座仙山从此才安然耸立。唐宋时期的宫殿建筑者们把上述神话巧妙地与建筑艺术结合起来,在皇宫前面的石阶的正中,铺上一大块雕刻着巨鳌的长方形巨石,象征皇帝的宫殿如同被巨鳌支撑着,永远巍然屹立,而且有如神仙世界。在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结束后宣布名次时,及第者都要站在皇宫前石阶下面的两侧恭候。名次宣布完毕后,主持仪式的官员引领着分别站在东西两边最前面的状元(殿试第一名)和榜眼(殿试第二名)向前走到雕有巨鳌的石阶的下面,而状元还要再向前跨,站在雕有巨鳌的石阶上,迎接殿试榜。因此,把中状元称为”独占鳌头”。现在,该成语泛指名列第一或居于首位。

  蟾宫折桂

  《晋书.郗诜传》记载,晋武帝有一次在东堂接见郗诜,问他:“卿自以为何如?”郗诜回答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在这个故事中,郗诜以稀世的珍宝比喻出众的才华。因为流传着月亮中有桂树、月亮是广寒宫的神话,所以,此“桂林一枝”的“桂”被认为是月亮上的桂树。又因为神话中说月亮中有只金蟾,月亮也被称为蟾宫,因而古代科举考试中进士也称登蟾宫。于是,后来就形成了“蟾宫折桂”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应试得中。

  金榜题名

  “金榜”是封建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排名榜,因为它书写在黄纸上,也称黄榜。又因为它是由皇帝批准,并盖有“皇帝之宝”的大印,所以金榜又称皇榜。后来,人们因其用纸的颜色,就美其名曰“金榜”。登上金榜,就意味着做官的开始,确实是捧上了金饭碗,从此就能步步高升,大富大贵。从这个意义上说,黄榜又确实称得上是金榜。这样,人们自然就称殿试的录取榜上有自己或某人的名字为“金榜题名”了。后泛指考试被录取。

  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时乡试(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皇宫由皇帝主持的最高级别的考试,考中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也称殿元)。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称“连中三元”。现用来比喻在一项考试或比赛中接连取得三科或三次优异成绩,或在三次考试或比赛中连续获得优胜。

  沆瀣(hàngxiè)一气

  北宋钱易的《南部新书.戊集》记载,唐僖宗乾符二年的科考,主考官崔沆发现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考生,认为他是本家人,尽管崔瀣的考试成绩很差,仍然另眼相看,把他取为进士。于是一些考生嘲笑说,这场考试“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沆瀣,本来是夜间的水气,夜间的水气是在黑暗中飘荡的,考生们把这对座主门生的名与字的本意相扣,比喻暗中勾结,臭味相投,倒是非常贴切。后来就用这一成语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描写科举的诗句

  《鹤冲天·黄金榜上》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第报家人》董德元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

  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省试湘灵鼓瑟》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湘,愁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关于科举考试的诗句

  登科后·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祝福科举高中的古诗词

  1、【别董大】

  作者:高适??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

  2、【兰陵别儿童入京】

  作者:李白??唐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译:仰面朝天开口大笑出门而去,我这种人怎么会长期埋没在草野之中呢。

  3、【上李邕】???????????????????????????????????????

  作者:李白??唐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译: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4、【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5、【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作者:辛弃疾??南宋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译: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忙。

2020-08-12


上一篇:距离诗句 形容距离产生美的古诗

下一篇:思念古诗句 想念心上人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