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645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
陈子昂
翡翠巢南海, 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 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洲里, 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 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 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 叹息此珍禽。
这是一首寓言诗。全诗双关到底,句句是说鸟,也句句是写人。
诗一开始就突出了诗的主角──羽毛赤青相杂的翡翠鸟。这种鸟生在南方,犹如诗人的出生地四川位于帝都长安的西南一样。翡翠鸟筑巢在神话中名贵的三珠树上,犹如诗人的品格高超,不同流俗。这鸟本来自由自在,雌雄双飞,不幸为美人所喜爱,比之于黄金一般,于是这鸟就倒霉了,犹如诗人不幸为武则天所赏识,不能不在她的统治下做官一样。翡翠鸟为什么会被美人喜爱呢?由于它的羽毛长得漂亮,既可以使美人的首饰临风招展,婀娜生光,又可以使美人的锦被结采垂花,斑烂增艳。这两句比喻诗人的才华文采,被统治者用来点缀升平,增饰 治绩 。所以作为鸟,就不免在炎热的南州被杀,而将它的毛羽呈送到玉堂深处,妆点在美人的头上与床上;作为人,就不免为统治者所强迫,名列朝班,丧失了在政治上抉择的自由。有人要说,翡翠鸟既然知道自己将受到杀身之祸,何不远走高飞呢?可怜,这鸟儿巢居南海,还能算不远吗?没有用,虞人还是用罗网来找到了它。这里比喻诗人虽想隐遁,但还是难逃统治者的笼络。怪来怪去怪谁呢?不论是鸟是人,总是自己有了才华,反为才华所累,正如象有齿,麝有香,因而遭受到杀身之祸一样,看了这名贵小鸟的遭遇,那能不连声叹息呢?叹鸟即所以叹人,亦即诗人的自叹。近人吴闿生认为 此言士不幸见知于武后 ,宋人刘辰翁认为 多是叹世,而卒不免 ,将陈子昂比为扬雄之不幸而作莽大夫。这些看法,都和诗人的原意是吻合的。
故事结束之后,最末第二句 多材信为累 ,才把作者的正意点出。一经点明,立即缩住,这正是寓言的手法。这一寓言情节简单,但诗人叙述时却没有平铺直叙。开首二句叙述翡翠鸟的安乐生活,第三四句立即以问句作一转折,五六两句马上把首二句的和平愉快气氛打破,落入了残酷的结局, 炎洲 二字呼应 南海 , 玉堂 与 珠树林 对照,虽则两者都是豪华富贵的环境,而 珠树林 中是雌雄双栖, 玉堂阴 处是杀身委羽,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为下文的 叹息 伏根。七八两句,表面写得很繁华热闹,但美人头上、床上的 旖旎 葳蕤 ,是牺牲了双飞双宿的小鸟的生命换得来的,热闹繁华的背后,正是凄冷悲惨。第九句照文理应该发一个问题: 为什么不远走高飞呢? 这里诗人用精简的手法,省去问题,而用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这两句答案,使节省掉的问题,仍能于无字句中托出,这里自问自答,又是一个转折,然后落出正意: 多材信为累 ,而以 叹息 作为结束,用 珍禽 两个代用词,反应起笔的 翡翠 。 多材信为累 这一句,已由鸟说到人,平庸的写法,接下去可以发挥一下,而诗人却马上缩住,一笔扬开,仍归之于鸟。短短十二句诗,艺术结构上却这样的起伏不平,大有尺幅千里之势。
这首诗内在的怨伤情绪是很浓重的,但在表现的方式上,却采用了缓和的口气, 温柔敦厚 , 哀而不伤 ,自是五言古诗的正声。
(沈熙乾)

2022-12-21


上一篇:陈子昂《燕昭王》(《燕昭王》古诗)

下一篇:陈子昂《春夜别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