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1278字]42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 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 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 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 陶然共忘机。
我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 暮从碧山下 , 暮 字挑起了第二句的 山月 和第四句的 苍苍 , 下 字挑起了第二句的 随人归 和第三句的 却顾 , 碧 字又逗出第四句的 翠微 。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 山月随人归 ,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而不如月乎?第三句 却顾所来径 ,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不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吗?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 翠微 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 苍苍 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 横 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 相携及田家 , 相携 ,显出情谊的密切。 童稚开荆扉 ,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进门后,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 得所憩 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显然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 挥 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显然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而李白就着意渲染,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陶潜的 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 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 ,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 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 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
(沈熙乾)

2022-12-24


上一篇: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赏析[2780字]

下一篇: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119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