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1357字]177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送刘十六归隐湖南所作。诗八句四十二字,因为其中不少词语的重沓咏歌,便觉得声韵流转,情怀摇漾,含意深厚,意境超远,应当说是歌行中的上品。
这首诗的引人处首先在于一股真情扑人。诗人送刘十六归隐是饱含着自己的感情的,甚至不妨说,是借刘十六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天宝初年,李白怀着济世之志,奉召来到长安,然而长安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古风》其十五)的政治现实,把他的期望击得粉碎,因此,不得不使他考虑到将来的去向和归宿。这时他送友人归山,不再是对待一般隐逸的感情,而是惨透着同腐败政治决裂的浓烈情绪,因而感情喷薄而出。
这首诗选用的表情途径,极为别致。诗命题为 白云歌 ,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 山中何所有? 他作诗答说: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 楚山秦山皆白云 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 白云堪卧君早归 ,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我们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胡应麟说 诗贵清空 ,又说 诗主风神 (《诗薮》),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方弘静说: 《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 是体会到了这一妙处的。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称地,不直言秦、楚,而称 楚山 、 秦山 ,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择字之妙,一笔双关。当诗笔触及湘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 女萝衣 一句。屈原《九歌 山鬼》云: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女萝衣 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汉代王逸注云: 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 这里借用这一故实,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的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个 堪 字包含多少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 堪 字, 君早归 三字虽极平实,也含有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本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适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顶真格,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孙静)

2022-12-24


上一篇: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1030字]

下一篇:李白《临路歌》(李白临路歌古诗文)[14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