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赏析[1180字]599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丘为
绝顶一茅茨, 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 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 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 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 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 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 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 何必待之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从思想上说,这类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所在多有,并没有什么分外高奇的地方,但细读起来,又令人感到有些新颖别致。这新颖别致来自什么地方呢?主要来自构思。我们看,这首诗以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当然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 不遇 ,按照常理,这一定会使访者产生无限失望、惆怅之情。但却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虽写 不遇 ,却偏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却又借题 不遇 ,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获,更为心满意足。正是由于这一立意的新颖,而使这首诗变得有很强的新鲜感。
诗是从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的。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的 一茅茨 之中,离山下有 三十里 之遥。这两句似在叙事,但实际上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兼写寻访者的不惮艰劳、殷勤远访之意。 直上 二字,与首句 绝顶 相照应,点出了山势的陡峭高峻,也暗示出寻访者攀登之劳。三、四两句,写到门不遇,叩关无僮仆应承,窥室只见几案,杳无人踪。紧接着下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主人既然不在,到哪儿去了呢?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是临渊垂钓去了吧?乘柴车出游,到水边垂钓,正是一般隐逸之士闲适雅趣的生活。这里不是正面去写,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做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远路相寻,差池不见,空负了一片景仰之情,失望之心不能没有。但诗写至此,却突然宕了开去,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由访人而变成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得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谁能说作者这次跋涉是入宝山而空返呢?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结句暗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故事出于《世说新语 任诞篇》,记王子猷居山阴,逢雪夜,忽忆起隐居在剡溪的好友戴安道,便立时登舟往访,经夜始至,及至门口又即便返回,人问其故,王子猷回答说: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诗人采用了这一典故,来自抒旷怀。访友而意不在友,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读诗至此,似乎使我们遇到了一位绝不亚于隐者的高士。诗人访隐居友人,期遇而未遇;读者由诗人的未遇中,却不期遇而遇──遇到了一位胸怀旷达,习静喜幽,任性所之的高雅之士。而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一点。 (褚斌杰)
2022-12-25
上一篇:李白《远别离》(李白远别离表达了什么感情)[2183字]
下一篇:李白《战城南》赏析[1784字]

默读:费渡与骆闻舟的名言金句赏析
https://sspll.com/mingyan/405274.html

红尘四字成语大全及释义
https://sspll.com/zuci/405273.html

炙手可热的含义及应用:1500字深度解析
https://sspll.com/zaoju/405272.html

门当户对:成语典故及现代解读
https://sspll.com/zaoju/405271.html

迷你世界:那些闪耀的瞬间与隽永的箴言
https://sspll.com/mingyan/405270.html
热门文章

形容累的诗句 形容身心疲惫的古诗词
一生百年凡尘苦, 风华燃尽指间输。 人间

乌云诗句 乌云压境风雨欲来古诗
1,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出自宋代:蔡襄《梦中

写少年的诗句 形容少年未来可期的诗句
诗句、诗词: 1、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

男孩名字诗句 男女主名字在一句诗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可取名:

关于成长的诗句 形容人成长蜕变的诗句
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