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寄校书七兄》[1608字]206

寄校书七兄
李冶
无事乌程县, 蹉跎岁月余。
不知芸阁吏, 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 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 莫忘几行书。
李冶字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是唐时颇负诗名的女冠(女道士),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称 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 。这首诗是写寄给一位作校书郎(官名,职务是在中央政府做整理图书工作)的 七兄 的,从其内容可知此人其时当在自乌程赴任所、沿江而上的途中。在五言律体中,此诗算是写得很别致的。
律诗起句尤难, 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 (杨载《诗法家数 律诗要法》)但作者却只从眼前心境说起,淡到几乎漫不经意: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 既非兴比,又非引事,甚至未点题,更谈不上 突兀高远 ,发唱惊挺了。但 无事 加之 蹉跎 ,自能写出百无聊赖的心境, 岁月余 三字除写时令(岁晚),还兼带些迟暮之感。两句直逼出 寂寞 二字,对开启后文相思之意,也算得是很好的导入。
颔联点出 寂寞 ,却又不是在说自家了。 芸阁 系政府藏书馆, 芸阁吏 即校书郎。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不道自家寂寞清苦,反从七兄方面作想,为他的寂寞而耽忧,是何等体贴,何等多情呢。其实,自己的寂寞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这里写法又是推己及人,情味隽永。对于前一联,承接自然,同时仍是漫不经意,连对仗都不讲求,可谓不事雕琢, 不求深远 。诗写至此,很象一篇五古的开头,其徐缓的节奏,固然有助于渲染寂寞无聊的气氛,以传相思深情。但对律诗来说,毕竟篇幅及半,进一步发展诗情的余地不多,诗人将如何措手呢?
颈联一出,上述担心似乎是完全不必要的。高仲武赞云: 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盖五言之佳境也。 这两句想象七兄行程,上句写水程,水 远 舟 浮 ,亦即 孤帆远影碧空尽 也,当是作者回忆或想象中目送七兄征帆的情景。汉代曾以 蓬莱 (神山,传说仙府秘籍多藏于此)譬 芸阁 ,故此称七兄所乘舟为 仙棹 ,这样写来,景中又含一层向往之情。下句写陆程,写 星 曰 寒 ,则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苦辛等意; 使车 惟 寒星 相伴,更形其寂寞,惹人思念。旅途风光以 寒星 、 远水 概之,写景简淡而意象高远。由于前四句皆情语,不免有空疏之感,此联则入景,恰好补救。其对仗天然工致,既能与前文协调,又能以格律相约制,使全篇给人散而不散的感觉。故二句之妙,又不止境佳而已。
从乌程出发,沿江溯行,须经过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雷池一称大雷。刘宋文帝元嘉十六年秋,诗人鲍照受临川王征召,由建业赴江州途经此地,写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与妹书》。照妹鲍令晖是女诗人,兄妹有共同的文学爱好,所以他特将旅途所经所见山川风物精心描绘给她,兼有告慰远思之意。
此诗结尾几乎是信手拈来这个典故,而使诗意大大丰富。 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由于这样的 提示 ,便使读者从蹉跎岁余、远水仙棹、寒星使车的吟咏联想到那名篇中关于岁暮旅途的描写: 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 (《登大雷岸与妹书》)从而,更能具体深切地体会到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的淡语中,原来包含深厚的骨肉关切之情。女诗人以令晖自况,借大雷岸作书事,寄兄妹相思之情,用典既精切又自然。 莫忘寄书 的告语,形出己之不能忘情;盼寄书言 几行 ,意重而言轻。凡此种种,都使这个结尾既富于含蕴,又保持开篇就有的不刻意求深、 于有意无意得之 的风韵。
这首诗作法不同于五律通常之例。它自不经意写来,初似散缓,中幅以后,忽入佳境,有愁思之意,而无危苦之词;至曲终奏雅,韵味无穷,正是 不求深远,自足雅音 (《唐诗别裁》),堪称律诗中别具风格的妙品。

2022-12-26


上一篇:杜甫《房兵曹胡马》[1329字]

下一篇:饮中八仙歌(饮中八仙歌 杜甫)[233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