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雁的诗句 含有雁的古诗词名句138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关于写“雁”的诗句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1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

  2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4杜甫怀李白的“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

  5怀弟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温庭筠的《苏武庙》,“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7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8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9登蛾眉亭-李白

  苍壁孤亭立,凋年独上时。帆归空渚早,雁落信潮迟。

  烟火连三郡,波澜动两眉。袁宏成绝响,李白厌谀辞。

  10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作者: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1

  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

  杜甫

  炎海韶州牧,风流汉署郎。分符先令望,同舍有辉光。白首多年疾,秋天昨夜凉。洞庭无过雁,出疏莫相忘。

  12虞美人·听雨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写雁的古诗句

  唐]韦应物的《闻雁》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赏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归思后乃说闻雁,其情自深。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沈德潜《高诗别裁》)

  光从文字看,似乎诗中所抒写的不过是远宦思乡之情。但渗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情调和充溢在全诗中的秋声秋意,却使读者隐隐约约感到在这“归思”、“闻雁”的背后还隐现着时代乱离的面影,蕴含着诗人对时代社会的感受。

  沈德潜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说诗晬语》)。古澹,确是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从这首《闻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绝句“意当含蓄,语务舂容”的特点的同时,有意识地运用古诗的句格、语言与表现手法,以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诗句之间,避免过大的跳跃,语言也力求朴质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两句还杂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这种风格,与白居易一派以浅易的语言抒写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判然属于两途。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赏析】

  这是一只被囚的鹤,它的品格和仪表与众不同(鹤立鸡群),不会像鸬鹚那样侍奉权贵,也不会像鹦鹉那样讨好别人。鹤的鸣声美。汉以后,诗文中常以“鸣鹤”或“鹤鸣”喻君子。本诗借物抒怀,以囚鹤自喻,一个“怅”字,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当时诗人被贬江州司马,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伤感的诗渐多。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赏析】

  燕子秋去春来,巢于檐下,民间视为吉祥物。“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时帘”,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

  古诗中燕子往往象征着幸福的生活。它们双宿双飞,本诗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诗歌生动的描绘了燕子的生活习性,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有关雁的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陆游在《夜归》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的《塞下曲》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李益《春夜闻笛》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含有雁的古诗词名句

  唐]韦应物的《闻雁》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赏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涵咏玩索。“归思后乃说闻雁,其情自深。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沈德潜《高诗别裁》)

  光从文字看,似乎诗中所抒写的不过是远宦思乡之情。但渗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情调和充溢在全诗中的秋声秋意,却使读者隐隐约约感到在这“归思”、“闻雁”的背后还隐现着时代乱离的面影,蕴含着诗人对时代社会的感受。

  沈德潜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说诗晬语》)。古澹,确是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从这首《闻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绝句“意当含蓄,语务舂容”的特点的同时,有意识地运用古诗的句格、语言与表现手法,以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诗句之间,避免过大的跳跃,语言也力求朴质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两句还杂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这种风格,与白居易一派以浅易的语言抒写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判然属于两途。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赏析】

  这是一只被囚的鹤,它的品格和仪表与众不同(鹤立鸡群),不会像鸬鹚那样侍奉权贵,也不会像鹦鹉那样讨好别人。鹤的鸣声美。汉以后,诗文中常以“鸣鹤”或“鹤鸣”喻君子。本诗借物抒怀,以囚鹤自喻,一个“怅”字,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当时诗人被贬江州司马,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伤感的诗渐多。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赏析】

  燕子秋去春来,巢于檐下,民间视为吉祥物。“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时帘”,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

  古诗中燕子往往象征着幸福的生活。它们双宿双飞,本诗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诗歌生动的描绘了燕子的生活习性,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2020-08-15


上一篇:有绿的诗句 带绿的诗句100首

下一篇:嘉的诗句 "嘉言懿行 怀瑾握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