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阁夜》赏析[1481字]237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这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 催 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 二句,承次句 寒宵 ,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值五更欲曙之时,愁人不寐,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 鼓角 二字点示,再和 五更 、 声悲壮 等词语结合,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 伟丽 。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 伟丽 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野哭 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 夷歌 之声。 数处 言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 野哭 、 夷歌 ,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卧龙 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 公孙跃马而称帝 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 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 (《白帝城》) 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 (《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他们不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吗! 人事音书 ,词意平列。漫,任便。这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沈德潜说: 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 (《唐诗别裁》)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古柏行》) 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 (《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卢世认为此诗 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 ,是颇有见地的。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宠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胡应麟称赞此诗: 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 ,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 千秋鼻祖 ,是很有道理的。
(陶道恕)

2022-12-28


上一篇:杜甫《漫成一首》[1245字]

下一篇:杜甫《南征》鉴赏[79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