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牡丹》[856字]453

牡 丹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 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 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 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首《牡丹》诗用 情重更斟情 的手法,把花人之间的感情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别后重逢,有太多的兴奋,亦有无限的情思。面对眼前盛开的牡丹花,却从去年与牡丹的分离落墨,把人世间的深情厚意浓缩在别后重逢的特定场景之中。 红笺 ,当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 泪湿红笺 句,诗人自己进入了角色,读来亲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化牡丹为情人,笔触细腻而传神。 巫峡散 承上文的怨别离,拈来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给花人之恋抹上梦幻迷离的色彩:担心与情人的离别会象巫山云雨那样一散而不复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极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难得和喜悦。诗人把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地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捏合在一起(唐人把武陵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全唐诗》卷六九O王涣《惘怅诗》),给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纱,带来了惊喜欲狂的兴奋。两句妙于用典,变化多端,曲折尽致。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两句既以 馨香 、 不语 射牡丹花的特点,又以 传情 、 彼此知 关照前文,行文显而不露,含而不涩。花以馨香传情,人以信义见著。花与人相通,人与花同感,所以 不语还应彼此知。
以上六句写尽诗人与牡丹的恋情,末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安枕席 于栏边,如对故人抵足而卧,情同山海。深夜说相思,见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这两句想得新奇,写得透彻。
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向情人倾诉衷肠的口吻来写,新颖别致,亲切感人,自有一种醉人的艺术魅力。
(汤贵仁)

2023-01-01


上一篇:王建《雨过山村》赏析(王建写的《雨过山村》)[1137字]

下一篇:王建《江陵使至汝州》[106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