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赏析[1249字]68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诗的一、三、四联着重表现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一联开篇点题,点明别离,描叙兄弟惜别之情。 越江 ,即粤江,这里是指柳江。两句意思是说:自己的心灵因长期贬谪生活的折磨,已经成了 零落残魂 ;而这残魂又遭逢离别,更是加倍黯然神伤。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
第考试吧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 桂岭 ,在今广西贺县东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 桂岭瘴来云似墨 ,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 洞庭春尽水如天 ,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了。
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 郢 (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带的烟树。 烟 字颇能传出梦境之神。诗人说此后的 相思梦 在 郢树烟 ,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宋代周紫芝曾在《竹坡诗话》中提出非议说: 梦中安能见郢树烟? 烟 字只当用 边 字。 清代马位则认为: 既云梦中,则梦境迷离,何所不可到?甚言相思之情耳。一改 边 字,肤浅无味。 (《秋窗随笔》)近人高步瀛也说: 郢树边 太平凡,即不与上复,恐非子厚所用,转不如 烟 字神远。 (《唐宋诗举要》)后二说有理。 烟 字确实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 永贞革新 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从字面上看,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 ,似乎只是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二年之久。实际上,在 万死 、 投荒 、 六千里 、 十二年 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 思而得之 罢了。我们知道,柳宗元被贬的十二年,死的机会确实不少,在永州就曾四次遭火灾,差一点被烧死。诗人用 万死 这样的夸张词语,无非是要渲染自己的处境,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 蛮荒 之地,这该是多么不公平、多么令人愤慨呵!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 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柳宗元的这首诗既叙 别离 之意,又抒 迁谪 之情。两种情意上下贯通,和谐自然地熔于一炉,确是一首难得的抒情佳作。
(贾文昭)

2023-01-03


上一篇:白居易《秋雨夜眠》赏析[955字]

下一篇:柳宗元《南涧中题》[133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