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1299字]59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读柳宗元这首诗,给我们的印象是:诗人通过奇异的想象,独特的艺术构思,把埋藏在心底的郁抑之情,不可遏止地尽量倾吐了出来;它的抒情方式,是属于严羽《沧浪诗话》里所说的 沈著痛快 一类。这在唐人绝句中是不多见的。
我们知道,柳宗元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进步诗人。早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 永贞革新 ,积极进行政治活动。不幸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又被分发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的柳州。这诗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当时,他正当壮盛之年, 一斥不复,群飞刺天 (韩愈《祭柳子厚文》),政治上不断遭受到沉重的打击,使得他心情愤激不平,终年生活在忧危愁苦之中。《新唐书》本传说他 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 。这诗里一连串的奇异的想象,正是他那 堙厄感郁 心情的写照。
他之所以 自放山泽间 ,为的是借山水以消遣愁怀;然而借山水以消遣愁怀,如同李白所说借酒浇愁一样,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消愁愁更愁。 特别是那秋天季节,草木变衰,自然界一片荒凉,登山临水,触目伤怀,更使人百端交感,愁肠欲断。诗人从肠断这一意念出发,于是耸峙在四周围的崇山峻岭,着眼点就在于它的巉削陡峭,在于它的 尖 ,从而使群山的形象,转化为无数利剑的锋芒,这 愁肠 仿佛就是被它们割断似的。说 海畔尖山 ,正以见地处西南滨海,去故乡之远。身在贬所, 望故乡 而不能归,当然是痛苦的;然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古乐府《悲歌行》),却又能从痛苦中得到某种满足。于是在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的支配下,他就尽情的望去,唯恐其望得不够。这无数的象 剑芒 一样的 尖山 ,山山都可以望故乡,可是自己只有一个身子,一双眼睛,该怎么办呢?柳宗元是精通佛典的,而和他一同看山的浩初上人,便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佛经中不是有 化身 的说法吗?在一种微妙的启示下,于是他就想入非非,想到 化身千亿 了。
在这首诗里,诗人就是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来揭示其内心世界的。
诗题标明 寄京华亲故 。 望故乡 而 寄京华亲故 ,意在诉说自己惨苦的心情、迫切的归思,希望在朝旧交能够一为援手,使他得以孤死首丘,不至葬身瘴疠之地。
苏轼论唐人诗,以柳宗元和韦应物相提并论,指出他们的诗, 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 (见《书黄子思诗集后》)王士祯也说: 风怀澄澹推韦柳。 简古 、 澹泊 或 澄澹 ,乃是柳诗意境风格的一个方面,虽然是其主要的方面,但并不能概括柳诗的全貌。柳诗自有其别调。他的诗,象悬崖峻谷中凛冽的潭水,经过冲沙激石、千回百折的过程,最后终于流入险阻的绝涧,渟滀到彻底的澄清。冷冷清光,鉴人毛发;岸旁兰芷,散发着幽郁的芬芳。但有时山洪陡发,瀑布奔流,会把它激起跳动飞溅的波澜,发出凄厉而激越的声响,使人产生一种魂悸魄动的感觉。此诗中诗人跳动飞溅的情感波澜无法抑制,恰如 山洪陡发,瀑布奔流 ,奔迸而出,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马茂元)
2023-01-03

名人经典爱情语录:解读爱情真谛的千古名句
https://sspll.com/yulu/405155.html

腾格里沙漠:诗词歌赋中的苍茫与壮丽
https://sspll.com/mingyan/405154.html

咕字组词及含义详解
https://sspll.com/zuci/405153.html

名言警句格言:人生智慧的闪光点
https://sspll.com/mingyan/405152.html

两套房的酸甜苦辣:爆笑语录大集合
https://sspll.com/yulu/405151.html
热门文章

形容累的诗句 形容身心疲惫的古诗词
一生百年凡尘苦, 风华燃尽指间输。 人间

乌云诗句 乌云压境风雨欲来古诗
1,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出自宋代:蔡襄《梦中

写少年的诗句 形容少年未来可期的诗句
诗句、诗词: 1、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

男孩名字诗句 男女主名字在一句诗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可取名:

关于成长的诗句 形容人成长蜕变的诗句
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