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头发的诗句 三千发丝的的唯美句子220

  无题李商隐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经古行宫杜牧

  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环空断肠。

  长恨歌白居易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恃宠曹邺

  三十六宫女,髻鬟各如鸦。

  河湟杜牧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山中寡妇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赠溪翁王建

  应得丹砂力,春来黑发新。

  伤春陈与义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北来人刘克庄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南歌子温庭筠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菩萨蛮冯延巳

  玉筝弹未彻,凤髻鸾钗脱。

  菩萨蛮冯延巳

  欹鬟堕髻摇双桨,采莲晚出清江上。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山坡羊王实甫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香闺一觉伤春睡。

  描写头发的诗句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玉筝弹未彻,凤髻鸾钗脱。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形容“头发”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头发”的诗句有:

  1.《秋浦歌》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南歌子·倭堕低梳髻》唐温庭筠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3.佚名

  鬓似乌云发委发,手如尖笋肉凝脂。分明豆蔻尚含香,凝似夭桃初发蕊。

  4.《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5.《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秋浦歌》

  翻译:

  白发长长的,因为愁苦的心情。不知道镜子里,白发苍苍的到底是谁?

  赏析: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始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2.《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翻译:

  女主人公于此之时,自然倍加强烈地思念情人,难怪乎她要“为君憔悴尽”了。“憔悴尽”的女子容貌,一经词人以“百花时”相映衬,便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女子美貌姣好的容貌被相思煎熬得日益消瘦憔悴,生命的花朵渐渐枯萎欲凋,自然界的花朵则满山遍野烂漫盛开,传递出热闹的春意。

  赏析:

  这首闺情词,写闺中女子对情郎刻骨铭心的思念。词为短制小令,然而女子深沉挚著而丰富细腻的爱情却表现得极其深刻,扣人心弦。

  3.佚名

  翻译:

  鬓似乌云发委发,手如尖笋肉凝脂,分明豆蔻尚含香,凝似夭桃初发蕊。

  鬓似乌云发委发,手如尖笋肉凝脂,明确“豆蔻”还含香,凝似桃花蕊初发。

  赏析:

  全诗以美好的基调描述了女子头发、手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爱人至深的爱慕之情。

  4.《月夜》

  翻译: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是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赏析:

  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也寄托了对战乱平息后幸福团聚的渴望。

  5.《念奴娇·赤壁怀古》

  翻译: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赏析: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演唱,虽然他们囿于传统观念,对东坡词新风不免微带讥消,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的出现,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形容最长的头发的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释义: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秋浦歌》。

  古诗全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释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

  扩展资料

  诗句赏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不仅理想得不到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所以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白发三千丈

  三千发丝的的唯美句子

  长发披肩,卷而不乱金黄色的长发垂在腰间?海藻般滴长发随风乱舞很烂废洗发水的头发三千青丝垂于腰际如黑色瀑布般倾泻而下的头发

2020-08-20


上一篇:有关菊的诗句 关于采菊的诗句有哪些

下一篇:土地的诗句 描写土地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