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濆《里中女》[1374字]52
里中女
于濆
吾闻池中鱼, 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 不识华堂阴。
贫窗苦机杼, 富家鸣杵砧。
天与双明眸, 只教识蒿簪。
徒惜越娃貌, 亦蕴韩娥音。
珠玉不到眼, 遂无奢侈心。
岂知燕, 满髻钗黄金。
于濆是晚唐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写过不少关心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以及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罪行的诗篇,《里中女》就是其中的一首。 里中女 , 里 ,野里,即穷乡僻壤的女子。
诗的开头,富于民歌比兴色彩。诗以 池鱼 比 桑女 、 海水 比 华堂 ,表明贫苦的桑下女不理解富贵人家的生活,自然而贴切。民歌往往重复咏唱。诗中 吾闻 、 不识 ,重叠两次,音节流美,自然地表露出作者的同情之心。
五、六句中 苦机杼 扣 桑下女 , 鸣杵砧 扣 华堂阴 ,形成了鲜明对照,揭示了富贵人家与桑下女截然不同的生活状况。 机杼 ,织布工具。 杵砧 ,捣衣工具。 苦机杼 的 苦 ,反映了桑下女那种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孔雀东南飞》)的辛劳情景,然而桑下女的劳动成果,却全给富贵人家剥夺了去。 鸣杵砧 的 鸣 字,既形象地表现捣衣之声,又暗示富贵人家不养蚕,不织布,反而遍身罗绮,有做不完的衣服。这是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晚唐时期,朝政日非,国势日微,赋敛日重,劳动人民终岁劳苦,不得温饱,而豪门贵族 缯帛如山积 (白居易《重赋》), 衔杯吐不歇 (郑遨《伤农》)。 苦机杼 与 鸣杵砧 对照,正深刻地反映了这种罪恶的社会现实。
以下是通过形象进行议论。作者以 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 慨叹桑下女天生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因为她贫苦,只能见到野蒿制成的簪子,见不到精致的束发工具。 明 字妙,突出了桑下女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神态。 只教 ,一个转折,点出劳动妇女不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精致的工艺品,一生只见识过粗贱的饰物,显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意。
接着,以 越娃 (西施) 韩娥 这两个形象的比喻,承接 双明眸 ,并在 越娃 韩娥 之上,冠以 徒惜 ,惜桑下女有西施之貌,而幽处野里;有韩娥之音,而湮没无闻。 惜 而徒然,表明了作者的无限感慨与无可奈何的心情。
珠玉不到眼 两句,从字面看,并无难解之处。 遂 字很重要,它将两个否定词 不 与 无 紧密联结起来,贯通上下文,以表明桑下女具有一颗纯洁而质朴的心,而这颗心又是 珠玉不到眼 使然的。
结尾两句,与 华堂 、 富家 照应,并与桑下女恰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这是全诗精神的结穴处。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受宠幸,尚豪奢。 满髻钗黄金 , 钗 作动词用,是说燕发髻上插满了黄金制成的装饰品。这些装饰品从何而来?美人 两片云,戴却数乡税 (郑遨《富贵曲》),不正是从千万个 桑下女 式的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吗?这就提醒人们:统治者骄奢淫佚的生活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和汗。作者不便说明当代,所以假托 燕 。这与白居易《缭绫》中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的手法是相似的。纪昀认为,古人为诗,不废议论,只是 不着色相 而已。《里中女》就是这样。此诗意在揭露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然而这个意思,不是直言的,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和形象语言来表达的,是富于情韵的。
(萧哲庵)
2023-01-06
上一篇:罗隐《赠妓云英》[1285字]

遮天经典语录赏析:道与劫,爱与恨,永恒的回响
https://sspll.com/mingyan/405103.html

音字组词造句详解:提升汉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https://sspll.com/zaoju/405102.html

每日晨悟:1500字励志语录集锦,点燃你的一天
https://sspll.com/yulu/405101.html

宝宝哭泣爆笑语录集锦:从哇哇大哭到笑破肚皮
https://sspll.com/yulu/405100.html

库克发布会爆笑金句:从“相声”到“段子”,苹果CEO的幽默密码
https://sspll.com/yulu/405099.html
热门文章

形容累的诗句 形容身心疲惫的古诗词
一生百年凡尘苦, 风华燃尽指间输。 人间

乌云诗句 乌云压境风雨欲来古诗
1,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出自宋代:蔡襄《梦中

写少年的诗句 形容少年未来可期的诗句
诗句、诗词: 1、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

男孩名字诗句 男女主名字在一句诗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可取名:

关于成长的诗句 形容人成长蜕变的诗句
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