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兰《寄夫》赏析[1222字]356

寄 夫
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 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 寒到君边衣到无?
此诗显著的特色表现在句法上。全诗四句的句法有一个共同处:每句都包含两层相对或相关的意思。在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又有变化。 夫戍边关──妾在吴 ,这是由相对的两层意思构成的,即所谓 当句对 的形式。这一对比,就突出了天涯睽隔之感。这个开头是单刀直入式的,点明了题意,说明何以要寄衣。下面三句都从这里引起。 西风吹妾──妾忧夫 ,秋风吹到少妇身上,照理说应该引起她自己的寒冷的感觉,但诗句写完 西风吹妾 一层意思后,接下去不写少妇自己的寒冷感觉,而是直接写心理活动 妾忧夫 。前后两层意思中有一个小小的跳跃或转折,恰如其分表现出少妇对丈夫体贴入微的心情,十分逼真。此句写 寄衣 的直接原因。 一行书信──千行泪 ,这句通过 一行 与 千行 的强烈对比,极言纸短情长。 千行泪 包含的感情内容既有深挚的恩爱,又有强烈的哀怨,情绪复杂。此句写出了 寄 什么,不提寒衣是避免与下句重复;同时,写出了寄衣时的内心活动。 寒到君边──衣到无? 这一句用虚拟、揣想的问话语气,与前三句又不同,在少妇心目中仿佛严冬正在和寒衣赛跑,而这竞赛的结果对她很关紧要,十分生动地表现出了少妇心中的焦虑。这样,每一句中都可以划一个破折号,都由两层意思构成,诗的层次就大大丰富了。而同一种句式反复运用,在运用中又略有变化,并不呆板,构成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语调。声调对于诗歌,比较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具有更大意义。所谓 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 嗟叹 、 永歌 都是指用声调增加诗歌的感染力。试多咏诵几遍,就不难领悟这种唱叹的语调在此诗表情上的作用了。
构成此诗音韵美的另一特点是句中运用复字。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词的重复。但是,有意识地运用复字,有时能使诗句念起来上口、动听,造成音乐的美感。如此诗后三句均有复字,而在运用中又有适当变化。第二句两个 妾 字接连出现,前一个 妾 字是第一层意思的结尾,后一个 妾 字则是第二层意思的开端,在全句中,它们是重复,但对相关的两层意思而言,它们又形成 顶针 修辞格,念起来顺溜,有 累累如贯珠 之感,这使那具有跳跃性的前后两层意思通过和谐的音调过渡得十分自然。而三、四两句重叠在第二、第六字上,这不但是每句中构成 句中对 的因素,而且又是整个一联诗句自然成对的构成因素,从而增加了诗的韵律感,有利于表达那种哀怨、缠绵的深情。
此外,第一人称的表现手法也值得提出。诗中的 妾 (古代女子自我称呼)当然并不等于作者自己。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并完全用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通过寄衣前前后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从念夫,到秋风吹起而忧夫,寄衣时和泪修书,一直到寄衣后的悬念,生动地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此诗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来表现主题,是运用得比较成功的。

2023-01-08


上一篇:李洞《绣岭宫词》赏析[1074字]

下一篇:王驾《雨晴》赏析(王驾《雨晴》拼音)[79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