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偓《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1310字]345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 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 不见人烟空见花。
这首诗写于唐亡后不久后梁开平四年(910)。诗题中的沙县、龙溪县、泉州均在今福建境内。诗中所描写的 千村万落如寒食 的荒凉景象,就是作者从沙县到龙溪县的沿途所见。
杜甫的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写的是安史之乱时国家残破的景象。这首诗的立意与此相仿,不过他写的不是 国破 ,而是 村破 ,写的是泉州军洗劫农村造成人烟绝灭的荒凉萧条景象。
过去有人评注杜甫上述两句诗说: 山河在 ,明无余物矣。 草木深 ,明无人矣。 认为诗的可贵之处,是 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象杜诗这样只说 有 什么,不说 无 什么,确实使诗含蓄蕴藉,艺术手腕确实高明。而韩偓这首诗同时写 有 又写 无 ,以 有 衬 无 ,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沿途看到的村庄 有 什么呢? 有鸣鸦 ; 无 什么呢? 无鸡犬 。能 见 到的是什么呢?是 花 ; 不见 的又是什么呢?是 人烟 。这样,一 有 ,一 无 ,一 见 ,一 不见 ,就把 千村万落如寒食 的荒凉破败的惨象,绘制成一幅具体形象的艺术画面,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衬托是个很好的艺术手法。以丑衬美,美者更美;以动衬静,静者更静;同样,以 有 衬 无 ,也可以使 无 更显得一无所有,如果说,我们从杜诗可以看出含蓄之美,那么,我们从韩诗则可以看出衬托之妙。
古代不少诗人爱用 自 、 空 二字,常把这两个字用在同一联的上下句形成对仗,例如 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 ,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许浑《旅夜怀远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等等。韩诗也用了这两个字,可是用法别致,另具一种韵味。他似乎觉得用一个 自 字份量还不够,所以在首句一连用了两个 自 字。他又并不把 自 与 空 对仗,他不是在第二句,而是在末句才用了个 空 字。 水自潺湲日自斜 这两个 自 字,和 不见人烟空见花 的 空 字,遥相呼应,表现出当时农村的一切都是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空空荡荡,一派荒凉。这样,既把 千村万落如寒食 的悲惨景象展现了出来,同时也把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懑之情含蓄不露地表达了出来。薛雪在《一瓢诗话》中称赞杜甫善用 自 字,他在列举了杜诗 村村自花柳 等一连串运用 自 字的诗句之后说: 下一 自 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 我们读韩偓这首诗中的 自 字、 空 字,也是能感受到诗人的 感时伤事之情 的,尽管它寓情于景,思想倾向含蓄不露。
韩偓爱花成癖,在他现存的诗集中,专门以花为题的如《梅花》、《惜花》、《哭花》等就有十多首。但是,他在写上面这首诗时,却全然没有赏花的情致。因为花同人比起来,总还是人更能引起诗人的关注。 不见人烟 了,哪还有心思赏花呢? 空见花 的 空 字,就明显地流露了他对 不见人烟 的怅惘、感伤之情。
这首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军阀的罪恶行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末动乱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贾文昭)

2023-01-09


上一篇:崔道融《溪上遇雨二首(其二)》[1048字]

下一篇:韩偓《深院》赏析[109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