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苏轼全诗(水调歌头苏轼全诗拼音)[1111字]18

水调歌头苏轼全诗: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时间在不停前移,时代在不断更替,但人寻找自我宣泄的方式似乎并不轻易改变。记得在电视里看到过很多次人醉酒的场景,他们在自己摇晃的视觉空间中暴露着自己发问的欲望,但又似乎并不企图找到任何想要的答案。中秋夜总能带来很浓的相思情绪,尽管自己也曾遭遇那种相思中落寞,但却不能说出这一晚与一年中剩下的364个夜晚有什么区别。也许人们已经习惯地把它当作了一个悄悄承认自己消极一面的借口。苏轼凝望着深蓝天空中的明月,回味着滑过喉间的酒味,设下疑问,让我们看到他心境的困惑与惆怅。这种方式的设问,让我想起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 以前觉得天际因为它的广阔无边而宽容得能包容下每一个彷徨的人关于宇宙关于人生的疑问,但发现人们虔诚的等待却被天际的空旷所嘲笑,答案埋得太深,人,依旧空洞而不知所措。但也许,对天设问是古人偏爱的一种形式,亦或是一种固执的表现。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一句在回答前面问题的同时又设下了新的疑问,是苏轼更深沉的思索。两句相关联的疑问让诗人丰富幻想的产生展现得自然而符合情理。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一句写到了诗人从现实中引出的幻想。觉得苏轼是一个容易沉醉于自然里的人,如同在他的《前赤壁赋》中一样,诗人在不经意间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融在一起。我想这或许是因为苏轼其人具有的浪漫的性格和飘逸的情怀,也或许是因为大自然 这个客观的实体不会给人的思想和精神再带去任何禁锢和压迫,便也或多或少淡化了人们主观情感里的痛苦。当时的苏轼正遭遇着政治上的失意 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调任地方官,前途的渺茫,加上与弟弟子由各分处异地,内心的抑郁如同一种强烈的药剂,使他产生了 乘风归去 的翩然想法。这也恰恰体现了苏轼 出世 的思想。上阕最后一句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现实与幻想的摩擦,隐射出苏轼矛盾在 出世 与 入世 间的复杂心态。他再次提出了上天和自己都无法作答的疑问,内心的苍凉无奈与孤独,赤裸在 青天 陪衬的 明月 里,而又被脑海中幻想与真实存在的现实所释放。

2023-02-23


上一篇:“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全诗赏析!(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翻译)[672字]

下一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全词(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什么词)[158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