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全诗赏析(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谁的诗)[3845字]503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出自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寄黄几复》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1085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此时知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县);其事迹见黄庭坚所作《黄几复墓志铭》(《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三)。
我居北海君南海 ,起势突兀。写彼此所居之地一 北 一 南 ,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 海 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作者跋此诗云: 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寄雁传书谢不能 ,这一句从第一句中自然涌出,在人意中;但又有出人意外的地方。两位朋友一在北海,一在南海,相思不相见,自然就想到寄信; 寄雁传书 的典故也就信手拈来。李白长流夜郎,杜甫在秦州作的《天末怀李白》诗里说: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强调音书难达,说 鸿雁几时到 就行了。黄庭坚却用了与众不同的说法: 寄雁传书 谢不能。 意谓:我托雁儿捎一封信去,雁儿却谢绝了。 寄雁传书 ,这典故太熟了,但继之以 谢不能 ,立刻变陈熟为生新。黄庭坚是讲究 点铁成金 之法的,王若虚批评说: 鲁直论诗,有 夺胎换骨 、 点铁成金 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 (《滹南诗话》卷下)类似 剽窃 的情况当然是有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上面所讲的诗句,可算成功的例子。
寄雁传书 ,作典故用,不过表示传递书信罢了。但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而止。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秦观《阮郎归》云: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黄庭坚的诗句,亦同此意;但把雁儿拟人化,写得更有情趣。 第二联在当时就很有名。《王直方诗话》云: 张文潜谓余曰:黄九云: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真奇语。 这两句诗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甚至可说是 陈言 ,谈不上 奇 。张耒称为 奇语 ,当然是就其整体说的;可惜的是何以 奇 , 奇 在何处,他没有讲。其实,正是黄庭坚这样遣词入诗,才创造出如此清新隽永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任渊说这 两句皆记忆往时游居之乐 ,看来是弄错了。据《黄几复墓志铭》所载,黄几复于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 同学究出身,调程乡尉 ;距作此诗刚好十年。结合诗意来看,黄几复 同学究出身 之时,是与作者在京城里相聚过的,紧接着就分别了,一别十年。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 我们两人当年相会 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 一杯酒 三字。 一杯酒 ,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沈约《别范安成》云: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春日忆李白》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仅用 一杯酒 ,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诗人还选了 桃李 、 春风 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 一杯酒 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诗人却选了 江湖 、 夜雨 、 十年灯 ,作了动人的抒写。 江湖 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夜雨 ,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云: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 江湖 而听 夜雨 ,就更增加萧索之感。 夜雨 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 灯 字。 灯 ,这是一个常用词,而 十年灯 ,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 江湖夜雨 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
温庭筠不用动词,只选择若干名词加以适当的配合,写出了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两句诗,真切地表现了 商山早行 的情景,颇为后人所称道。欧阳修有意学习,在《送张至秘校归庄》诗里写了 鸟声梅店雨,柳色野桥春 一联,终觉其在范围之内,他自己也不满意(参看《诗话总龟》、《存余堂诗话》)。黄庭坚的这一联诗,吸取了温诗的句法,却创造了独特的意境。 桃李 、 春风 、 一杯酒 , 江湖 、 夜雨 、 十年灯 ,这都是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其中的每一个词或词组,都能使人想象出特定的景象、特定的情境,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天地。
同时这两句诗,还是相互对照的。两句诗除各自表现的情景之外,还从相互对照中显示出许多东西。第一、下句所写,分明是别后十年来的情景,包括眼前的情景;那么,上句所写,自然是十年前的情景。因此,上句无须说 我们当年相会 ,而这层意思,已从与下句的对照中表现出来。第二、 江湖 除了前面所讲的意义之外,还有与京城相对的意义,所谓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就是明显的例证。 春风 一词,也另有含意。孟郊《登科后》诗云: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和下句对照,上句所写,时、地、景、事、情,都依稀可见:时,十年前的春季;地,北宋王朝的京城开封;景,春风吹拂、桃李盛开;事,友人 同学究出身 ,把酒欢会;情,则洋溢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中。 桃李春风 与 江湖夜雨 ,这是 乐 与 哀 的对照; 一杯酒 与 十年灯 ,这是 一 与 多 的对照。 桃李春风 而共饮 一杯酒 ,欢会极其短促。 江湖夜雨 而各对 十年灯 ,飘泊极其漫长。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张耒评为 奇语 ,并非偶然。
后四句,从 持家 、 治病 、 读书 三个方面表现黄几复的为人和处境。
持家, 但有四立壁 , 治病, 不蕲三折肱 。这两句,也是相互对照的。作为一个县的长官,家里只有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这既说明他清正廉洁,又说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于 治病 和 读书 ,无心、也无暇经营个人的安乐窝。 治病 句化用《左传 定公十三年》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 三折肱,知为良医。 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在这里,当然不是说黄几复会 治病 ,而是说他善 治国 ,《国语 晋语》里就有 上医医国,其次救人 的说法。黄庭坚在《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里也说范仲淹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埋九京 。作者称黄几复善 治病 、但并不需要 三折肱 ,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
尾联以 想见 领起,与首句 我居北海君南海 相照应。在作者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的 桃里春风 中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然象从前那样好学不倦!他 读书头已白 ,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其读书声是否还象从前那样欢快悦耳,没有明写,而以 隔溪猿哭瘴溪藤 作映衬,就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
黄庭坚推崇杜甫,以杜甫为学习榜样,七律尤其如此。但比较而言,他的学习偏重形式技巧方面。他说: 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答洪驹父书》)而杜甫的杰出之处主要表现在以 穷年忧黎元 的激情,艺术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广阔现实。诗的语言,也丰富多彩,元稹就赞赏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 的一面。当然,杜甫的不少律诗,也是讲究用典的;黄庭坚把这一点推到极端,追求 无一字无来处 ,其流弊是生硬晦涩,妨碍了真情实感的生动表达。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例如这首《寄黄几复》,就可以说是 无一字无来处 。但并不觉晦涩;有的地方,还由于活用典故而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而取《左传》、《史记》、《汉书》中的散文语言入诗,又给近体诗带来苍劲古朴的风味。
黄庭坚主张 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 。他的不谐律是有讲究的,方东树就说他 于音节尤别创一种兀傲奇崛之响,其神气即随此以见 。在这一点上,他也学习杜甫。杜甫首创拗律,如 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 有时自发钟磐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等句,从拗折之中,见波峭之致。黄庭坚推而广之,于当用平字处往往易以仄字,如 只今满坐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 , 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 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 等都句法拗峭而音响新异,具有特殊的韵味。这首《寄黄几复》亦然。 持家 句两平五仄, 治病 句也顺中带拗,其兀傲的句法与奇峭的音响,正有助于表现黄几复廉洁干练,刚正不阿的性格。
黄庭坚与黄几复交情很深,为他写过不少诗,如《留几复饮》、《再留几复饮》、《赠别几复》等等。这首《寄黄几复》,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情真意厚,感人至深。而在好用书卷,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2023-02-27


上一篇:“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全词赏析(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二哈)[3946字]

下一篇:“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全诗赏析![105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