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赏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古诗)[1308字]435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①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②郎中:官名。
③地白:地上的月光。④栖:歇。
【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小诗借用中秋赏月这一习惯,巧妙含蓄地把诗人的别离思绪表现了出来。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赏析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七言绝句。以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两句是写月上中天时庭院的景色。如洗乳般的月华静静地泻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微雪,聒噪了一天的鸦鹊也逐渐消停下来,仿佛不忍惊扰这安详的夜色,悄悄地隐栖在树上。夜渐渐深了,清冷的秋露润湿了庭中的桂花,散发着氤氲的馨香。诗人写院中的月色,只用了 地白 二字,却给人澄澈、空明之感,让人不由得沉浸在清净悠远的意境中,躁动不安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 树栖鸦 是为了押韵而使用的倒装,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栖息,暗示夜已经深了,周围一片寂静。这三个字,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这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秋浓、夜深、露重,甚至连盛放的桂花也被润湿了。而夜露下降究竟有无声响呢?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天籁中最细微的声音,进一步凸显夜之寂静。这幅凄清的写意图画,使人不寒而栗,但他却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用比兴的手法,衬托自己孤寂的心境。 冷 字是诗人从触觉的角度来写的。
然而,夜深而人不寐,究竟是为什么呢?皓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遐思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往呢?两句景语,自然引出下面两句的人事活动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尽情享受这团圆的天伦之乐,但这秋夜的愁思究竟会落到哪户人家呢?这两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以虚拟悬想作结:中秋之夜,人们都会望月寄情,但是,每个家庭成员的离合聚散却不相同。如果哪家有人外出,哪个游子背井离乡,那么怀念之情就会像秋露一样,更浓更重地落在这户人家、这位游子身上。普遍性的情绪,体现在个别人身上,而这个别人也包括诗人自己,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 秋思落谁家 ,这就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落 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思念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 无声 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需要指出的是《全唐诗》选录此诗时,将 落 字录作 在 ,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此诗先突出中秋夜深夜静,然后以深夜不寐、望月怀人,烘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怀念之情。景语引出情语,反过来又给景语增添感情,加上一个情深意曲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2023-03-05

手忙脚乱:成语释义及生活应用详解
https://sspll.com/zaoju/404977.html

孜孜不倦的汉字“孜”:组词详解与文化探究
https://sspll.com/zuci/404976.html

巧用成语,妙笔生花:十个成语的精彩运用
https://sspll.com/zaoju/404975.html

教育孩子爱上阅读:实用技巧与名家箴言
https://sspll.com/mingyan/404974.html

兔字组词大全及详解
https://sspll.com/zuci/404973.html
热门文章

形容累的诗句 形容身心疲惫的古诗词
一生百年凡尘苦, 风华燃尽指间输。 人间

乌云诗句 乌云压境风雨欲来古诗
1,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出自宋代:蔡襄《梦中

写少年的诗句 形容少年未来可期的诗句
诗句、诗词: 1、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

男孩名字诗句 男女主名字在一句诗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可取名:

关于成长的诗句 形容人成长蜕变的诗句
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