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赏析(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歌曲)[1382字]107
名句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出自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弃疾 年代: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赏析: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愁 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 愁 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 ,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 愁 ,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 愁情 ,他是 爱上层楼 ,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 爱上层楼 ,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 爱上层楼 ,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 爱上层楼 ,又同下面 为赋新词强说愁 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 不识愁滋味 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 愁闷 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 不知愁 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 愁 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 一腔忠愤,无处发泄 ,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而今识尽愁滋味 ,这里的 尽 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 欲说还休 ,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 欲说还休 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 尽 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 欲说还休 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 天凉好个秋 。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 愁 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 少年 、 而今 ,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 少年 是宾, 而今 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2023-03-07

25句震撼人心的经典电影台词,带你重温影史感动时刻
https://sspll.com/yulu/404934.html

孙字组词造句大全及用法详解
https://sspll.com/zaoju/404933.html

view造句大全:从简单到复杂,掌握view的多种用法
https://sspll.com/zaoju/404932.html

和字搭配的成语大全及释义
https://sspll.com/zuci/404931.html

交流的名言警句:促进理解,增进共识
https://sspll.com/mingyan/404930.html
热门文章

形容累的诗句 形容身心疲惫的古诗词
一生百年凡尘苦, 风华燃尽指间输。 人间

乌云诗句 乌云压境风雨欲来古诗
1,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出自宋代:蔡襄《梦中

写少年的诗句 形容少年未来可期的诗句
诗句、诗词: 1、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

男孩名字诗句 男女主名字在一句诗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可取名:

关于成长的诗句 形容人成长蜕变的诗句
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