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里见秋风”赏析(洛阳城里见秋风全诗)[1320字]40

洛阳城里见秋风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
秋思
作者:张籍 年代: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 见 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 见秋风 ,正面写 思 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遂命驾而归 (《晋书 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 见秋风 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 命驾而归 ,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 ,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 欲作家书意万重 ,这 欲 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 意万重 ,由于有了这 欲作家书 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既因 意万重 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 行人 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 ,加以时间 匆匆 ,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 书被催成墨未浓 (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 复恐 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的 恐 ,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 又开封 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 意万重 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 行人临发又开封 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 。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 见秋风 、 意万重 ,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 三昧 。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2023-03-10


上一篇:张继的优美诗文赏析[990字]

下一篇:张籍“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表达)[114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