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什么意思)[1303字]108

唐诗人杜荀鹤的《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赏析
历来写宫怨的古诗文网大多不着 春 字,即使是写春宫之怨的,也没有一首能像杜荀鹤这首那样传神地把 春 与 宫怨 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
前两句是发端。 婵娟 ,是说容貌美好。宫女之被选入宫,就因为长得好看,入宫以后,伴着她的却只是孤苦寂寞,因而拈出一个 误 字,慨叹 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 (于濆《宫怨》)。此刻,她正对着铜镜,顾影自怜,本想梳妆打扮一番,但一想到美貌误人,又不免迟疑起来,懒得动手了。上句一个 早 字,仿佛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自己被误之久;次句用欲妆又罢的举动展示怨情也很细腻。这两句在平淡之中自有自然、深婉的情致。
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对,上下句文意相续,如流水直泻,一气贯注,进一步写出了欲妆又罢的思想活动。 若为容 是 怎样打扮 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是说打扮没有用。宫女说: 既然被皇上看中并不在于容貌的美好,那么,我再打扮又有什么用呢? 言外之意,起决定作用的是别的方面,例如勾心斗角、献媚邀宠等。
五、六句忽然荡开,诗笔从镜前宫女一下子转到室外春景:春风骀荡,鸟声轻碎,丽日高照,花影层叠。这两句写景,似乎与前面描写宫女的笔墨不相连属,事实上,仍然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 风暖 )、所闻( 鸟声 )与所见( 花影 )来写的。在欲妆又罢的一刻,透过帘栊,暖风送来了动听的鸟声,游目窗外,见到了 日高花影重 的景象。临镜的宫女怨苦之极,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更唤起了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感情是一脉相承的。
风暖 这一联设色浓艳,《诗人玉屑》(卷三)把它归入 绮丽 一格。风是 暖 的;鸟声是 碎 的──所谓 碎 ,是说轻而多,唧喳不已,洋溢着生命力,刚好与死寂的境界相对立; 日高 ,见出阳光的明丽; 花影重 ,可以想见花开的繁茂。绮丽而妙,既写出了盛春正午的典型景象,反衬了怨情,又承上启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联想。
眼前声音、光亮、色彩交错融合的景象,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荷叶、罗裙,一色裁成,芙蓉似脸,脸似芙蓉,三人一队,五人一群,溪声潺潺,笑语连连。 越溪 即若耶溪,在浙江绍兴,是当年西施浣纱的地方,这里借指宫女的家乡。这两句以过去对比当下,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此时的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为悠远的神韵。诗的后四句虽是客观的写景与叙事,然而揭开字句的帷幕,却可以听到宫女隐微而又极其伤痛的啜泣之声。
从诗的意境来看,《春宫怨》似不只是诗人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诗人的自况。人臣之得宠主要不是凭仗才学,这与宫女 承恩不在貌 如出一辙;宫禁斗争的复杂与仕途的凶险,又不免使人憧憬起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与宫女羡慕越溪女天真无邪的生活又并无二致。它不仅是宫女之怨情,还隐喻当时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戕杀。
这首诗以 风暖 一联饮誉诗坛,就全篇而论,也是一首意境浑成的好诗。

2023-03-22


上一篇: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的意思)[313字]

下一篇: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疾和轻)[172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