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咏桐李清照赏析(忆秦娥咏桐宋李清照)[2616字]654

忆秦娥 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忆秦娥咏桐翻译

登上高高的楼阁,看见楼外的乱山平野都蒙在一层薄薄的烟光里。烟光越来越暗,乌鸦归巢了,黄昏的天空中传来隐约的号角声。本来熏着香喝点酒想抵御晚来的寒气,岂料香断酒残反惹得情怀落索,就像西风加速了梧桐叶的凋零,使人更伤感了。梧桐零落,这还是秋天的一瞬,还是寂寞的一瞬;这难熬的秋色难奈的寂寞,何时才是尽头啊!

忆秦娥咏桐字词解释

(01)四印斋本《漱玉词》补遗题作 咏桐 ,此词据《全芳备祖》后集卷十八 梧桐门 录入,芳权手校注本亦据以补录,王本调下注云: 按《全芳备祖》各词,收入何门,即咏何物。惟陈景沂常多牵强附会。此词因内有 梧桐落 句,故收入 梧桐门 ,实非咏桐词。 又篇末注云: 此词又见杨金本《草堂余》前集卷上、《花草粹编》卷三,无撰人姓名 。

(02)此词黄本列为 建炎元年南渡以后之作 ,并校云, 下片词笔较弱,姑存之。 陈祖美则以为作于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深秋赵明诚病卒后,并称之为悼亡词,皆非是。细玩词境,乃乡村景色。据赵明诚《青州仰天山罗汉洞题名》: 余以大观戊子之重阳,与李擢得升同登兹山。 此为大观二年(一一零八)重阳,北方早寒,正梧桐叶落之际,而南望青州附近,亦有 乱山平野 。故知此时赵明诚方出游,而李清照登高怀远赋此词也。

(03) 烟光薄 ,烟雾淡而薄。

(04) 栖鸦 ,指在树上栖息筑巢的乌鸦。苏轼《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诗: 朝随白云去,暮与栖鸦归 。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词: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05) 闻 ,杨金本《草堂诗余》作 残 ,《花草粹编》作 吹 。

(06) 角 ,画角。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施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和湘东王折柳》诗: 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 秦观《满庭芳》词: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07) 断香残酒 ,指熏香里的香烧尽了,杯里的酒喝完了。

(08) 情怀 ,《花草粹编》作 襟怀 。

(09) 西风 ,《全芳备祖》原缺此二字,据《花草粹编》编补。

(10) 催衬 ,通 催趁 ,宋时日常用语,义犹催赶、催促。岳飞《池州翠微亭》诗: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卷十一徐安国《红梅未开以汤催趁》诗: 频将温水泛花枝,催得红梅片片飞。 以温水浇梅,催花未开,谓之 催趁 亦犹西风催梧桐,催其叶落,谓之 催衬 也。趁与衬,同音假借。另说, 衬 ,施舍,引申

(11) 又 ,杨金本《草堂诗余》作 天 。

(12) 还 ,回,归到。另说,当 已经 讲。

(13) 秋色 ,《花草粹编》作 愁也 。

(14) 还 ,仍然,另说,当 更 讲。

忆秦娥咏桐背景

南渡之后,李清照递遭家破人亡、沦落异乡、文物遗散、恶意中伤等沉重打击,又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离乱等惨痛事实。

忆秦娥咏桐主旨

这首诗凭吊半壁河山,对死去的亲人和昔日幸福温馨生活所发出的祭奠之辞。

忆秦娥咏桐赏析

上片写登临高阁的所见所闻。起句 临高阁 ,点明词人是在高高的楼阁之上。她独伫高阁,凭栏远眺,扑入眼帘的是 乱山平野烟光薄 的景象:起伏相叠的群山,平坦广阔的原野,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烟雾之中又渗透着落日的最后一缕余辉。叠句 烟光薄 加强了对这种荒凉、萧瑟景色的渲染,造成了使人感到凄凉、压抑的气氛,进而烘托出作者的心境。

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是作者的所见所闻。乌鸦是被人们厌恶的鸟类。它的叫声总使人感到 凄凄惨惨 ,尤其在萧条荒凉的秋日黄昏,那叫声会显得更加阴森、凄苦。鸦声消逝,远处又隐隐传来了军营中的阵阵角声。这凄苦的鸦声,悲壮的角声,加倍地渲染出自然景色的凄旷、悲凉,给人以无限空旷的感受,意境开阔而悲凉。不难看出,这景物的描写中,融注着作者当时流离失所,无限忧伤的身世之感。

下片起句,作者写了在这种景色中自己抑郁孤寂的心情。 断香残酒情怀恶 ,全词只有这一句直接写 情怀 ,但它却是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一切都与此密切相关。 乱山平野烟光薄 的景色,使词人倍感 情怀恶 ,而 情怀恶 更增添了秋日黄昏的萧索冷落。 断香残酒 四字,暗示出词人对以往生活的深切怀恋。在那温馨的往日,词人曾燃香品酩,也曾 沉醉不知归路 。而今却香已断,酒亦残,历历旧事皆杳然,词人的心情是难以言喻的;一个 恶 字,道出了词人的不尽苦衷。

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那阵阵秋风,无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黄而硕大的叶子,风声、落叶声使词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更加忧伤了。叠句 梧桐落 ,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片片落叶象无边的愁一样,打落在她的心上;阵阵风声,象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这里既有国破家亡的伤痛,又有背井离乡的哀愁,那数不尽的辛酸,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作者写到这里,已把感情推向高峰,接着全词骤然从 又还秋色 的有声,转入了 又还寂寞 的寂静之中。这 静 绝非是田园牧歌式的宁静,而是词人内心在流血流泪的孤寂。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说明词人对秋色带来的寂寞的一种厌恶和畏惧的心理。自己不甘因秋色而寂寞,无限婉惜逝去的夏日的温暖与热闹,同时也似乎表明她失去亲人、故乡的寂寞心情。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那种种复杂难言的心情,都通过淡淡的八个字,含蓄、深沉地表现了出来。

这首词的结句,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是对词人所处的环境,所见的景物以及全部心境真实、准确而又深刻的概括,景是眼前之 真景物 ,情是心中之 真感情 ,同时情和景又互相融合,情融注于景,景衬托出情,使全词意境蕴涵深广。

2023-04-04


上一篇:李清照《诉衷情》赏析[1972字]

下一篇:李清照《玉楼春》赏析[152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