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溪亭·戴叔伦(苏溪亭戴叔伦要表达的情感)[752字]415

苏溪亭

作者: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赏析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棹歌》相近。戴叔伦公元780年在(唐德宗建中元年)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苏溪在浙江义乌、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作的。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 苏溪亭上草漫漫 ,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 ,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 谁倚东风十二阑 ,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这位倚阑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 一汀烟雨杏花寒 ,正是 春事晚 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贺铸《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词里的警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注:精彩文章请关注考试吧

2023-04-05


上一篇:山房春事·岑参(山房春事岑参其二三四句表达手法和效果)[507字]

下一篇: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拼音版)[97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