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建筑的诗句 赞美现代建筑的诗句208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那里应该有成片的椰子树

  他手指的地方,是一片稀疏

  但煞有介事的热带园林

  和一些风格迥异的新建筑群

  太多玻璃幕墙的反光让人头晕”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描写建筑的诗句

  描写建筑的成语:

  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古色古香

  别有洞天

  鳞次栉比

  金碧辉煌

  不同凡响

  重峦叠嶂

  举世闻名

  盖世无双

  高楼大厦

  摩天大厦

  青瓦白墙

  诗句:

  如跋斯翼,知矢斯棘,如鸟斯革,如斯飞”这是《诗经》中描写周代宫殿建筑的诗句。在古人心目中他们非常自然地把建筑造型与飞禽联系在一起。

  阿房宫赋杜牧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

  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像《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宫归京》中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还有《念昔游三首(其一)》中的“秋山晴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这都表明杜牧对佛教建筑是颇为欣赏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宫归京》·杜牧

  秋山晴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念昔游三首(其一)》·杜牧

  九重宫阙晨霜冷,十里楼台落月明——《四鼓出嘉会门赴南郊斋宫》·陆游

  描写水的成语:

  水到渠成水涨船高水泄不通水落石出水乳交融

  水火无情水深火热水性杨花水月镜像水中捞月

  水字在二位的成语

  饮水思源逆水行舟流水不腐细水长流顺水推舟

  混水摸鱼萍水相逢覆水难收车水马龙似水流年

  万水千山滴水成冰滴水穿石杯水车薪

  水字在三位的成语

  山青水秀山穷水尽山重水覆火耕水耨山高水低

  风起水涌木本水源镜花水月高山水长金沙水拍

  水字在尾的成语

  如鱼得水一衣带水高山流水一潭死水马山楚水

  行云流水望穿秋水拖泥带水穷山恶水落花流水

  跋山涉水晴蜓点水蛟龙得水双瞳剪水,以石投水

  诗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水之如天,本色是矣。水色至黑,天之幽冥。

  水之根,源于天,昔苍穹洞开,雨四十九日。

  水之象,天为本,水天一色,霞骛齐飞。

  水之性,天之化,春夏秋冬,雨雹雾雪。

  水清灵,天空明,水如天否?

  水至清则无鱼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静水流深

  两首回文诗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古风一首:

  黄昏六点星,飞堕天南方。

  荡荡无边秋,水色涵天光。

  紫壶如朱槿,鲜妍敌露霜。

  紫琼如芙蓉,风韵何清凉。

  紫烟如芝兰,涧谷含幽芳。

  紫云如木犀,内秘天家香。

  鹤林如甘菊,端可寿而臧。

  满泛九霞觞,与客秋兴长。

  紫清如芰荷,堪制仙人裳。

  愿言六人者,驾月宝帝旁。

  先拜紫皇前,次谒王母房。

  人间尘埃子,白日空茫茫。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碧水香以净,松声吹露华。

  众仙鸾鹤散,寂寂五云家。

  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

  满地落花风打扫,一溪流水雨缠绵.

  淡如水雨落花轻,薄似冰羽翼轻灵.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春风不动非无力,江水无波亦有情

  形容建筑高的诗句。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求一些描写建筑的诗句

  1、唐代岑参《登总持阁》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译文:总持阁高峻直逼云天,登上楼阁好像靠近日边。晴天俯视,万井之树尽收眼底,五陵烟雾迷茫动人愁思。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早知佛教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

  2、唐·李峤《门》

  阿房万户列,阊阖九重开。

  译文:阿房宫有千万座宫殿,每个宫殿高得冲向九重天。

  3、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译文: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的绿杨树及绿杨外的洲渚眼底尽收。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4、唐代杜甫《白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译文:尖峭的山城,崎岖的小路,以及插在城头的旌旗都暗自发愁。就在这样的地方,孤孤单单、若隐若现地耸立着一座飞腾的高楼。

  云霾隔断连绵的山峡,群山如同龙虎在静卧;阳光映照着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鼋鼍在浮游。扶桑西端的树枝遥对山峡的断石,弱水东来的影子紧接长江的流水。拄着藜杖感叹世事的人究竟是谁?血泪飘洒空中,就在我满头白发回顾的时候。

  5、两汉佚名《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译文: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高楼镂著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6、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译文: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

  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

  赞美现代建筑的诗句

  我们曾见到太多与赞美生命意义相反的建筑,比如藐视生命的建筑、压抑生命的建筑、调戏生命的建筑。

  建筑的本质绝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空间,或钢筋水泥构成的物质体,尼采说:“在建筑中,人的自豪感、人对万有引力的胜利和追求权力的意志都呈现出看得见的形状。建筑是一种权力的雄辩术。”

  确实,很多人只把建筑看作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满足我们人类的现实功能需求;为人类遮风挡雨,提供庇护场所。实际上,在此之外,建筑创造出的特定空间会影响人的心理感受与本能,甚或引起我们心灵的共鸣,比如古希腊的建筑会让我们觉得雄伟,古罗马的建筑会让我们称奇。一定程度上,建筑记录、承载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与变革,所以不论是古希腊文明还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还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神庙、金字塔、教堂、皇宫,无一不是统治者权力意识的彰显。

  因为建筑,尤其是纪念性公共建筑,大多是在社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不充分的条件约束下的分配结果,这使得建筑有了象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或一个时代的意义,事实上,它是权力的政治判断。

  而权力,是属于基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建筑本身既是一种工具,又是一种极有象征性与表...我们曾见到太多与赞美生命意义相反的建筑,比如藐视生命的建筑、压抑生命的建筑、调戏生命的建筑。

  建筑的本质绝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空间,或钢筋水泥构成的物质体,尼采说:“在建筑中,人的自豪感、人对万有引力的胜利和追求权力的意志都呈现出看得见的形状。建筑是一种权力的雄辩术。”

  确实,很多人只把建筑看作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满足我们人类的现实功能需求;为人类遮风挡雨,提供庇护场所。实际上,在此之外,建筑创造出的特定空间会影响人的心理感受与本能,甚或引起我们心灵的共鸣,比如古希腊的建筑会让我们觉得雄伟,古罗马的建筑会让我们称奇。一定程度上,建筑记录、承载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与变革,所以不论是古希腊文明还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还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神庙、金字塔、教堂、皇宫,无一不是统治者权力意识的彰显。

  因为建筑,尤其是纪念性公共建筑,大多是在社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不充分的条件约束下的分配结果,这使得建筑有了象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或一个时代的意义,事实上,它是权力的政治判断。

  而权力,是属于基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建筑本身既是一种工具,又是一种极有象征性与表现力的语言。这种工具和语言的使用和掌握,从来都是在权力者手中,于是,建筑在中国古代是“大人的事,匠人的活儿”,甚至于匠人都未必能留下名字。

  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式样不是从功能、使用出发,而是从儒家的“礼”出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个四合院是按尊卑长幼的秩序来排列,是按三纲五常的秩序来先后,小到民宅,大至皇宫,无不是如此。西方的古典建筑虽然没有这种权力的彰显,却是以另一种秩序表现:神权、王权,等级巍峨,高大,神圣化,从而使人匍匐于地面。到了文艺复兴以后几百年,这种神权才让位于世俗的权力王权,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里我引用一段话,它把建筑与所谓尊严、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说得太透彻了:

  “今天我们的大城市都缺少能代表城市形象的伟大建筑,而它们或许会被认为是整个时代的象征。古代城市便是如此,每座城市都是有自己引以为傲的独特建筑。但是,古代城市的特征并不是由私人建筑定义的,而是那些社会公共的作品。因为通过这些公共建筑看到的不是个人的财富,而是整个社会的财富和伟大,它们不为时代私有,它们将永恒不朽!

  除非将古代的国家建筑与私人房屋放在一起比较,否则我们就永远不会明白将公共建筑放在第一位是何等重要!在那些古代世界遗留下来的废墟和遗迹中迄今屹立不倒,能使我们不由生出敬仰之情的并不是什么商业中心,而是教堂、神殿和国家建筑,也就是社会公共建筑。即使是后期罗马的辉煌,占据首要地位的也不是个人的别墅和宅邸,而是神庙、大浴堂、运动场、导水渠、大教堂等等属于国家,也就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建筑。”

  这段话是谁说的?希特勒。他把统治者对建筑的要求和目的最清楚不过地说出来了,剩下的只是如何运用权力去达到,去实践。

  所以,不难理解,燕王朱棣政权甫定,就在遥远的北方修筑了旷世奇观故宫,并定都于斯,这雄伟的建筑不是让吾土吾民至今仍油然而生天朝大国之慨吗?我们的大洋彼岸,也曾倚仗着帝国大厦等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来向全球炫耀这个星球上的统治权威,然后有更多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期翼用更高或者更大的建筑物来掩饰沦为二等公民的恐惧,或者显示奋斗与崛起的雄心,从东京到台北,从上海到吉隆坡,无不是如此。

  建筑成了国家与社会展示力量的道具,而作为个体的人,却从来不曾被真正关注与重视,生命的主体经常被忽视。建筑师更在意让自己的作品千秋万世,被自己的历史感所陶醉,而忘了一个个卑微的生命(也包括自己)是在这个无常世上的真实需要。

  每当在一些地产广告上看到“惊世之作,传世大宅”之类的话,我也还是会想起上文那位先生所说的话来,他试图用公共建筑给全体人民一个梦想,从而驱使更多的人为之匍匐、奴役。而房地产商和银行家给个体生命一个梦想——和周边生命个体较劲的可能,让生命在无穷无尽追逐物质载体的过程中,忘记生命的本质——不过就是顺其自然。

  前一阵子,我去北京郊区的龙泉寺,见僧房里写着:六点药石之后颂经云云,我很奇怪,“是否要集体吃药?”我的老同学、前北大哲学硕士贤庆法师解释说:“出家人把晚饭叫药石,没病就尽量不要吃。”米饭是好东西,但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啊。

  房子也是好东西,但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多少房子?大宅,我所欲也,问题是,一个人能占有多少?应该占有多少?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惊世之作,传世大宅”,还是一个适宜生命的房子?

  让建筑赞美生命——或许,发现了被忽略的建筑的主体,回归它的本质,让建筑不再是从属于权力和财富,而是真正服务于生命,建筑才可能去赞美生命。一家公司的力量是否足以做到?或许不足以,但一粒种子埋下去,终究有一天会发出芽来,终究会有长成参天大树的那一天,这也是一种顺其自然吧。

2020-07-27


上一篇:写湖的诗句 看湖水表达心情的句子

下一篇:古城的诗句 描写老街旧巷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