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难分:伯的两个字的组词及成语典故320


“伯”字在中文中有着丰富的含义,既可以指代兄长,也可以表示敬称或排行第一。而组词搭配中,“伯”字常与其他字相结合,组成一系列成语或词语,既押韵又意丰。

一、伯仲难分

伯仲,即兄弟排行第一和第二。形容两者不相上下,难分高低。成语中的“伯仲”引申为“同等”、“不相伯仲”之意,常用来比喻双方实力均衡,难分胜负。

二、伯乐相马

伯乐是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成语“伯乐相马”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伯乐的慧眼独具,能够识别千里马,不受外貌和出身的限制。因此,“伯乐相马”也被用来形容对人才的赏识和重用。

三、伯夷叔齐

伯夷和叔齐是殷商末期的两位贤人。史称二人让国不争,宁愿饿死也不食周粟。成语“伯夷叔齐”比喻操守高洁,不为名利所动。后世也用“伯夷叔齐”暗喻志士仁人的气节和品格。

四、伯牙子期

伯牙和子期是春秋时期的两位知音。伯牙善于弹琴,子期擅长聆听。成语“伯牙子期”比喻知己难求。伯牙的琴技超群,但无人欣赏,只有子期能真正理解他的音乐。因此,“伯牙子期”也用来形容心灵相通的知音知己。

五、伯劳黄鹂

伯劳和黄鹂是两种体形相近的鸟类。成语“伯劳黄鹂”形容不相伯仲,难分高下。伯劳的鸣叫声婉转动听,而黄鹂的鸣叫声清脆悠扬,各有千秋,难分优劣。

六、伯父伯母

伯父伯母是爸爸的哥哥和嫂子。在亲属关系中,伯父伯母属于长辈,与“叔叔”、“阿姨”同辈。尊称父母的长辈为“伯父”、“伯母”表示尊重和礼貌。

七、伯仲之间

成语“伯仲之间”表示两者差距很小,不相上下。伯仲本身就有不相上下的含义,而“之间”进一步表示差距不大。因此,“伯仲之间”用来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差距非常细微,难以区分。

八、伯牙摔琴

成语“伯牙摔琴”比喻失去知音。伯牙弹琴技艺超群,但只有子期能真正理解他的音乐。当子期去世后,伯牙悲痛欲绝,摔琴毁弦,再也不弹琴了。

九、伯父伯妣

在古代丧礼中,“伯父”、“伯母”是专用词。伯父指父亲的哥哥,伯母指父亲的嫂子。丧礼中,伯父伯母起着重要作用,负责接待吊唁者和料理丧事。

十、伯举过庭

成语“伯举过庭”比喻文采出众,才华横溢。伯举是汉代文人扬雄的字,扬雄过庭时,其墙上所涂抹的文字笔走龙蛇,引得路人驻足观赏。后世以“伯举过庭”比喻文章写得洒脱自如,不加雕饰,却内含神采。

十一、伯乐一顾

成语“伯乐一顾”比喻有伯乐相赏,人才得以施展才华。伯乐是相马专家,他的一顾能够识别千里马。因此,“伯乐一顾”引申为对人才的赏识和提拔。

十二、伯道不除

成语“伯道不除”比喻恶习难除,难以更正。伯道是春秋时期汉阳地方官的名号,此人残暴贪婪,虽经多次批评教育仍不悔改。后世以“伯道不除”比喻改正错误的难度很大。

十三、伯仲之间,宁许其胜

成语“伯仲之间,宁许其胜”表示两者实力相近,宁愿承认对方更胜一筹。这句话出自《三国志》,原文为“若与伯仲之间,宁许其胜,不美意也”。意思是不在乎输赢,只要双方处于同一水平,即使承认对方略胜一筹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心态。

十四、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这句话出自《列子汤问》,比喻知音难求。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伯牙的琴技超群,但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他的音乐。因此,这句话也被用来形容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知己。

十五、伯父之宠,爱若己出

这句话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比喻伯父对侄子的疼爱胜过自己的孩子。伯父是父亲的哥哥,这句话形容伯父对侄子的爱护和关照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后世也用这句话来形容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之情。

以上就是“伯”字在中文中的相关组词和成语典故。这些词语和成语既有历史渊源,又有丰富的寓意,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能够增添语言的魅力和表达效果。

2025-02-09


上一篇:瑰丽多姿的中文词汇:瑰组词语

下一篇:二组词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