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字深探:从道德到病理,全面解析其丰富词语与用法239


“[恶组词语有哪些]”

在博大精深的汉语词汇中,“恶”是一个含义深远、使用频率极高的汉字。它不仅是评判道德善恶的核心概念,更广泛地渗透到对事物状态、感官体验、疾病性质乃至社会现象的描述中。理解“恶”字的组词和用法,是深入掌握汉语、洞察中华文化价值体系的关键一步。本文将围绕“恶”字,从多个维度全面解析其丰富多彩的组词,并探讨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精确含义和使用。

一、 道德与人品层面的“恶”

“恶”最核心的含义指向道德上的不良、邪恶和罪行。在这一层面上,它描述的是个体行为、思想动机或群体性质中的负面特质。
恶劣 (è liè):形容品行、条件、性质等很坏。这是“恶”字最常见且用途广泛的组词之一。

例句:他的行为极其恶劣,令人不齿。

例句:天气恶劣,不宜出海。
恶人 (è rén):指作恶的人,坏人。

例句:恶人自有恶人磨。
恶行 (è xíng) / 罪恶 (zuì è) / 邪恶 (xié è)

恶行:具体的坏事、不正当的行为。

例句:他为了一己私利,做出许多恶行。

罪恶:指犯罪行为及其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强调法律和道德上的严重错误。

例句: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罪恶。

邪恶:指思想或行为不正,带有阴险、恶意,通常比“坏”更具道德批判性。

例句:他内心充满了邪恶的念头。
恶念 (è niàn):坏的念头、不好的想法。

例句:我们要抵制一切恶念。
恶习 (è xí):不良的习惯。

例句:他下决心改掉吸烟的恶习。
作恶 (zuò è):做坏事。

例句:那些作恶多端的人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除恶务尽 (chú è wù jìn):清除坏人坏事要彻底。

例句:对于腐败分子,我们必须除恶务尽。

二、 感官与身体反应层面的“恶”

在这一层面上,“恶”字用来描述令人不适的感官体验或身体反应,常与生理上的不适感相关。
恶心 (ě xīn):指肠胃不适,想呕吐的感觉;也引申为对某人某事感到厌恶、反感。

例句:闻到这股气味,我感到一阵恶心。

例句:他的言行举止让人感到恶心。
恶臭 (è chòu):难闻的气味。

例句:垃圾堆里散发着阵阵恶臭。
恶寒 (è hán):指病人怕冷,伴有发热或无发热。

例句:他感到恶寒发热,知道自己感冒了。
恶风 (è fēng):指怕风。

例句:产后身体虚弱,常感到恶风。

三、 病理与负面发展层面的“恶”

“恶”字在医学和一般语境中也常用于描述事物的严重不良性质、不可逆转的趋势或有害的发展方向。
恶性 (è xìng):指疾病或事态严重、不易好转,或指有严重不良后果的性质。

例句: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例句:这种恶性竞争最终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利益。
恶性循环 (è xìng xún huán):指一系列连续发生的不良或有害的变化,导致情况越来越糟。

例句:贫困导致教育缺失,教育缺失又加剧贫困,形成了恶性循环。
恶果 (è guǒ):坏的结局、结果。

例句:他当初的错误决定,如今尝到了恶果。
恶势力 (è shì lì):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扰乱社会秩序的团伙或群体。

例句:我们要坚决打击黑恶势力,维护社会稳定。

四、 凶猛与暴力层面的“恶”

在描述动物的凶猛、人的狠毒或行为的激烈程度时,“恶”字也频繁出现。
凶恶 (xiōng è):形容非常凶狠、残暴。

例句:一头凶恶的狼在森林中游荡。
恶狠狠 (è hěn hěn):形容非常凶狠、残忍的样子,常作副词修饰动词。

例句:他恶狠狠地瞪了对方一眼。
恶煞 (è shà):原指凶恶的神灵,现常用来比喻凶恶的人。

例句:他一副恶煞的模样,让人不敢接近。
恶犬 (è quǎn):凶恶的狗。

例句:那户人家养了一只恶犬看家。

五、 情感与态度层面的“恶”

“恶”字也与人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表达厌烦、憎恨等负面情绪。
厌恶 (yàn wù):对某人某事产生反感、不喜欢乃至憎恨的情绪。

例句:我对他的虚伪感到十分厌恶。
憎恶 (zēng wù):深恶痛绝,极其厌恶。比“厌恶”程度更深。

例句:人们普遍憎恶那些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
嫌恶 (xián wù):厌恶,嫌弃。

例句:她对脏乱的环境感到嫌恶。

六、 成语与俗语中的“恶”

“恶”字在汉语成语和俗语中更是扮演着重要角色,承载着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恶有恶报 (è yǒu è bào):指做坏事的人一定会得到报应。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因果报应”思想的体现。

例句:古人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警示人们莫作恶。
恶贯满盈 (è guàn mǎn yíng):形容罪大恶极,所做的坏事像用绳子贯穿起来的钱币一样,已经装满了,比喻作恶多端,罪恶累累,到了该受惩罚的时候。

例句:这个恶贯满盈的罪犯终于伏法了。
穷凶极恶 (qióng xiōng jí è):形容极端凶恶残暴。

例句: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战士们毫不畏惧。
善恶有报 (shàn è yǒu bào):好坏行为都会有相应的报应。

例句:尽管有时报应来得晚,但善恶有报是天理。
恶语伤人 (è yǔ shāng rén):用刻薄或带有恶意的话伤害人。

例句:言语是一把双刃剑,切莫恶语伤人。
令人发指 (lìng rén fà zhǐ):形容坏到极点,使人非常愤恨,头发都竖起来了。

例句:恐怖分子的暴行令人发指。
除恶扬善 (chú è yáng shàn):清除邪恶,宣扬善良。

例句:教育的目的是除恶扬善,培养健全的人格。

七、 “恶”与其他近义词的辨析

在中文中,“恶”与“坏”、“劣”、“差”等词语都有负面含义,但在使用上存在细微差别。
“恶” vs “坏”

“坏”是比较宽泛的负面词,可以指事物损坏(苹果坏了)、品质不好(坏脾气)、能力不佳(学得很坏)等。其程度通常比“恶”轻。

“恶”则更多强调道德上的邪恶、本性上的不良或后果的严重性,具有更强的批判性和贬义。例如,“坏人”可能指小偷、骗子,而“恶人”则更强调其内心的阴险毒辣,罪行深重。
“恶” vs “劣”

“劣”常与“优”相对,强调质量、条件、性能等方面的低下或不好,如“劣质”、“劣等品”。

“恶”则更多指向道德、品行或某种状况的根本性、系统性不良,例如“恶劣的品行”、“恶性循环”。在描述人品时,“恶劣”和“卑劣”有时会结合使用,进一步强化其贬义。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恶”字在汉语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负面形容词,更是一个涵盖道德、生理、病理、社会等多重维度的复杂概念。从“恶劣”的品行到“恶心”的感觉,从“恶性”的肿瘤到“恶有恶报”的哲理,每一个组词都折射出中国人对世界、对人性和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认知和评价。掌握这些“恶”的组词,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更能帮助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及其道德伦理观。

2025-10-19


上一篇:彻底搞懂‘jian’系列同音字:用法、组词与辨析技巧

下一篇:深究“炒”字成语与习语:从烹饪到社会百态的语言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