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貌”的两字组词:从容貌到貌似,掌握中文精髓与用法82

[貌怎么组词两个字的词]

在浩瀚的汉语词汇中,“貌”字是一个使用频率高、含义丰富且富有表现力的字。它通常指人的面容、外表、神态,也可以引申为事物的形状、状态或表象。掌握“貌”字开头的两字词,不仅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描述外在特征,更能洞察言行背后的深层含义。本文将作为一位中文语言专家,带您深入探索“貌”字在两字词中的千姿百态,剖析其具体含义、用法及细微差别,助您在中文学习与交流中游刃有余。

一、描述人物外在特征的“貌”字词

“貌”字最核心的用法之一,便是与描述人物外观的词语结合,形成一系列生动形象的词汇。这些词语在日常对话、文学作品中都极其常见。

1. 容貌 (róng mào)

这是最常见也最核心的词语之一,专指人的面部特征和外表。它是一个中性词,可指好看的容貌,也可指普通的容貌。

含义:人的面容、相貌。

用法:多用于描述人的长相、神态。常与形容词如“美丽”、“清秀”、“丑陋”、“憔悴”等搭配。

例句:她虽然年过半百,但容貌依旧保持得很好,气质优雅。

2. 外貌 (wài mào)

与“容貌”相比,“外貌”的范围更广,不仅包括面容,还包括身材、衣着等整体外观。它可以用来描述人,也可以描述事物。

含义:外部的形状或样子,特指人的长相和打扮。

用法:强调整体的外部形象。对人而言,与“容貌”相近但更全面;对事物而言,指其外部形态。

例句:他虽然外貌平平,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这座建筑的外貌设计独特,吸引了不少游客。

3. 面貌 (miàn mào)

这个词既可以指人的面容,也可以抽象地指事物或社会的整体面貌、精神状态。其抽象用法使其更具广阔性。

含义:①人的面容;②事物或情况所呈现的样子。

用法:描述人时与“容貌”接近,但更常用于描述抽象概念,如“城市面貌”、“精神面貌”、“时代面貌”等。

例句:经过改造,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学生们展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4. 相貌 (xiàng mào)

“相貌”与“容貌”非常接近,也是指人的长相。在日常使用中,两者常常可以互换,但“相貌”可能更侧重于通过观察得出的整体印象。

含义:人的长相、面容。

用法:通常指人的面部特征,常用于评价或描述人的外表。

例句:他的相貌堂堂,一看就是个正直的人。她从小就有着一副乖巧的相貌。

5. 样貌 (yàng mào)

这个词与“外貌”、“相貌”含义相近,都指人的长相或事物的样子。它更偏向于口语化表达,或用于描绘具体可见的形象。

含义:样子、外形,特指人的长相。

用法:与“外貌”和“相貌”类似,但可能更强调“具体的样子”或“看得见的样子”。

例句:她女儿的样貌和她年轻时一模一样。这张照片记录了当年城市发展的样貌。

6. 貌美 (mào měi)

这是一个带有褒义的词语,直接表示外表美丽。

含义:容貌美丽。

用法:专指人长得漂亮,常用于文学作品或口语赞美。

例句:她不仅心灵手巧,而且貌美如花。

7. 貌寝 (mào qǐn)

与“貌美”相对,这是一个贬义词,指外表丑陋。此词相对古典,在现代汉语中不如“丑陋”常用。

含义:容貌丑陋。

用法:描述人长得不好看,多见于文言文或古典小说中。

例句:古代有貌寝的女子,却因其才华和德行而流芳百世。

二、描绘事物或环境形态与风貌的“貌”字词

除了描述人物,“貌”字还可以延伸至对非人物体、环境、乃至抽象概念的形态和风格的描绘。

1. 风貌 (fēng mào)

这是一个富有文化和历史感的词语,特指某个地方、时代或事物的特有风格、气派或景象。

含义:风采和面貌;地方或时代的风格、气派。

用法:常用于形容地域特色、时代精神、建筑风格等。

例句:这座古镇保留着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文学作品往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2. 形貌 (xíng mào)

侧重于事物的形状和外观,通常指具体可见的形态。

含义:形状和外貌。

用法:既可指人的形体外貌,也可指事物的具体形态和外形。在描述事物时,比“外貌”更强调其具体的“形”。

例句:这块奇石的形貌独特,令人称奇。书中对神兽的形貌描述得栩栩如生。

三、表述“似乎”、“表面上”状态或特征的“貌”字词

“貌”字还可以与其他词语结合,表达一种表面现象与内在实质可能不符的情况,揭示一种“看起来是这样,但实际上可能不是”的深层含义。

1. 貌似 (mào sì)

这是“貌”字在现代汉语中最具辨析价值和使用频率的词语之一,表示“看起来像,但实际上可能不是”。

含义:表面上看起来像,似乎。

用法:常带有强调表面现象与内在真实可能存在差异的意味,后常接形容词或动词短语。

例句:这个计划貌似完美,实则存在不少漏洞。他貌似强大,内心却很脆弱。

2. 貌合 (mào hé)

这个词通常不单独使用,而是与“神离”或“心离”搭配,构成成语“貌合神离”或“貌合心离”。

含义:表面上和睦,团结。

用法:必须与“神离”或“心离”连用,表达表面上一致但实际上各怀心思或精神不统一的状态。

例句:他们两个家庭虽然是亲戚,但长期以来貌合神离,很少往来。

3. 貌恭 (mào gōng)

此词也常与“心不服”等搭配,表示表面上恭敬,内心却不满或不服气。

含义:表面上恭敬。

用法:强调表面的恭敬态度,而暗含内心可能并非如此。在口语中不常用,多见于书面语或描述性文本。

例句:那人对上司貌恭心不服,迟早会出事。

四、其他常见搭配与扩展

“貌”字还会出现在一些四字词语或成语中,进一步丰富了其表达。

1. 仪表 (yí biǎo)

虽然“仪表”本身不是以“貌”开头,但它常常与“貌”字所表达的外在形象紧密联系。例如“仪表堂堂”,就是指人的容貌端正,举止大方。

含义:人的容貌、举止和风度。

用法:描述一个人的整体风度气质,包括外貌和行为举止。

例句:他仪表堂堂,谈吐不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 以貌取人 (yǐ mào qǔ rén)

这是一个贬义成语,意指仅凭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其中“貌”字便是指人的外貌。

含义:根据人的外表来判断其品质和能力。

用法:批评或警示人们不应只看重表面,而要深入了解内在。

例句:我们不能以貌取人,有些貌不惊人的人,往往拥有非凡的才华。

3. 貌不惊人 (mào bù jīng rén)

指外貌普通,不引人注目。

含义:容貌平平,没有特别出众之处。

用法:描述一个人外表不出众,通常用于衬托其内在的优秀。

例句:她虽然貌不惊人,却凭借出色的业绩赢得了同事的尊重。

4. 貌若无盐 (mào ruò wú yán)

这是一个典故,形容女子长相丑陋,典出战国时期齐国丑女钟无艳(又称无盐女)。

含义:形容女子容貌丑陋。

用法: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描述女性外貌不佳。

例句:虽说她貌若无盐,但其治国之才却令齐宣王刮目相看。

五、“貌”字词的语义辨析与学习建议

通过上述词语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貌”字在两字词中表现出极强的灵活性和丰富的层次。在学习和使用时,理解其细微差别至关重要:
描述人的外貌:“容貌”、“相貌”、“样貌”较为接近,多指面部特征;“外貌”则范围更广,包括整体外观。“貌美”和“貌寝”则直接带有褒贬色彩。
描述事物或环境:“面貌”和“风貌”更常用于抽象层面,如城市、时代、精神状态等;“形貌”则更侧重于具体的外部形态。
表达“表面现象”:“貌似”、“貌合”、“貌恭”是理解“貌”字深层含义的关键。它们都强调表面与内在的可能不一致,是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时不可或缺的词汇。特别是“貌似”,在批判性思维和论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实际运用中,建议大家多读多练,通过语境来体会不同“貌”字词的恰当使用。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具体长相细节时,可以选择“容貌”;在评价一个人给人的整体印象时,可用“相貌”或“外貌”;而在揭示事物表象与本质的矛盾时,“貌似”无疑是最佳选择。

总而言之,“貌”字的两字组词涵盖了从具象到抽象,从直观描绘到深层辨析的广阔语境。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词汇,不仅能提升我们的中文表达能力,更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感知和思考世界,真正触摸到中文语言的精髓和魅力。

2025-10-22


上一篇:汉字“零”的多元魅力:深度解析其双音节词语与文化意蕴

下一篇:翩跹之翼,文脉之魂:深度解读含“燕”字的四字成语及其文化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