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字组词大全:深入解析常见词语搭配与用法辨析336


“遣”字,一个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语义和文化底蕴的汉字,在现代汉语中,它常常以双字词的形式出现,承载着“派遣”、“遣送”、“遣散”等多种含义。对于学习者而言,“遣两个字组词是什么”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问题,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字的活跃语境和精确用法。本文将作为一名中文语言专家,为您全面解析“遣”字常见的双字组词,探究其核心意义、引申用法及搭配特点,旨在帮助读者在掌握这些词语的同时,提升对汉语词汇细微差别的辨析能力。

一、 “遣”字的核心意义溯源

在探讨“遣”的组词之前,我们有必要追溯其本义。古籍中,“遣”的核心含义是“派遣”、“派遣使者”、“发遣”。《说文解字》释:“遣,发也。”即发出、派遣。这个意义一直延续至今,构成了许多现代词语的基础。从“派遣”出发,又引申出“送走”、“解散”、“排遣”等一系列相关含义。

二、 “遣”字常见的双字组词及其解析

我们将“遣”字组词按照其主要含义和使用语境进行分类,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 派遣、差遣类(核心意义的体现)

这类词语主要体现“遣”字“派遣、发出”的本义,通常指有目的、有任务地派人去某地或做某事。

派遣 (pài qiǎn): 这是“遣”字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组词之一。意为奉命差派;派往。常用于组织、机构或上级对下级的人员安排。

例句: 联合国秘书长决定向冲突地区派遣一支维和部队。

例句: 公司派遣小李前往国外进行为期一年的技术交流。

差遣 (chāi qiǎn): 含义与“派遣”相近,多指派人去做事,带有一定的指令性。在古代,也常指差使、仆役。

例句: 我愿听候将军差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例句: 他每日为上司差遣,忙得不可开交。

遣使 (qiǎn shǐ): 派遣使者。这个词语在历史文献中更为常见,尤其指古代国家之间互派使节。

例句: 唐朝曾多次遣使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例句: 边疆告急,朝廷决定即刻遣使前往安抚。

遣发 (qiǎn fā): 派遣或发配,多指将人发往某地。有时带有强制性或流放的意味。

例句: 经过审判,犯人被遣发到边远地区服刑。

例句: 军队将伤员遣发回后方医院救治。

2. 送走、解散类(引申意义的扩展)

这类词语由“派遣”的动作引申而来,但更侧重于“送走”、“解除”、“解散”的含义,通常涉及人员的离开或群体关系的终结。

遣送 (qiǎn sòng): 强制性地送回原籍或原处。常用于将非法滞留或被捕人员送回其来源地。

例句: 边防部门将非法入境者一律遣送出境。

例句: 犯罪嫌疑人被捕后,警方决定将其遣送回原籍。

遣返 (qiǎn fǎn): 亦作“遣还”。指将被羁押或非法居留的外国人送回本国。与“遣送”意思相近,但“遣返”更侧重于国际间的法律和外交程序。

例句: 这名恐怖分子最终被遣返到他的祖国受审。

例句: 移民局对逾期滞留的外国人进行了集中遣返。

遣散 (qiǎn sàn): 解散人群,使之各奔东西。常用于军队、工人、员工等集体的解散。

例句: 战争结束后,大部分士兵被遣散回家务农。

例句: 经济不景气,公司不得不遣散部分员工。

遣离 (qiǎn lí): 派遣离开。与“遣散”类似,但“遣离”更强调个体被派遣离开某个地方或职位。

例句: 他因犯错被部队遣离。

3. 排遣、寄托类(精神、情绪的表达)

这类词语中的“遣”字不再指向具体的行动,而是引申为“排解”、“寄托”、“消除”等精神层面的含义,主要用于表达内心的情感或状态。

遣怀 (qiǎn huái): 排遣愁闷,寄托情怀。通常指通过某种方式来抒发或消除心中的不快。

例句: 独坐窗前,抚琴一曲,聊以遣怀。

例句: 写诗作画是她遣怀的最好方式。

遣兴 (qiǎn xìng): 排除无聊,寄托情趣,寻找乐趣。与“遣怀”类似,但更侧重于消遣、娱乐。

例句: 闲暇时,他常以园艺遣兴。

例句: 登山远眺,不失为一种遣兴的好方法。

排遣 (pái qiǎn): 排除并遣散(烦闷、愁绪等)。是“遣”字在精神层面最直接的体现。

例句: 听音乐是她排遣寂寞的常用方法。

例句: 他通过阅读来排遣心中的郁闷。

4. 词语运用、风格类

这类词语则直接与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方式相关联。

遣词 (qiǎn cí): 选用词语。多用于评价文章或说话的语言风格和技巧。常与“造句”连用,构成“遣词造句”。

例句: 这篇文章的遣词非常精妙,读来令人回味。

例句: 他的诗歌注重遣词,力求每个字都恰到好处。

遣句 (qiǎn jù): 选用句式。与“遣词”类似,但侧重于句子的组织和安排。

例句: 文学评论家常会从遣词遣句的角度分析作家的风格。

5. 其他及较不常用组词

遣嫁 (qiǎn jià): (旧时)把女儿嫁出去。带有一定的古旧色彩,如今已较少使用。

例句: 古代女子到了适婚年龄,父母便会为其张罗遣嫁之事。

遣卷 (qiǎn juǎn): (书面语)处理公务文书。现在基本不用。

遣意 (qiǎn yì): 表达心意。也指排遣无聊之意。

例句: 作诗以遣意。

三、 “遣”字组词的特点与辨析

1. 动词性: 绝大多数“遣”字组词都具有动词性质,表示一个主动的“派”、“送”、“解散”或“排解”的动作。

2. 语体色彩: “遣”字组词的语体色彩较为多样。如“派遣”、“遣送”、“遣返”、“遣散”多用于正式、官方或新闻语体;而“遣怀”、“遣兴”、“遣词”则带有较浓的文学色彩或书面语气息。

3. 语义侧重:

“派遣”和“差遣”侧重于“派人”执行任务。
“遣送”和“遣返”侧重于“强制送回”。
“遣散”侧重于“解散群体”。
“遣怀”和“遣兴”侧重于“排解心情、寄托情趣”。
“遣词”和“遣句”侧重于“选择和运用语言”。

4. 近义词辨析:

派遣 vs 派: “派遣”比“派”更为正式,通常指有组织、有计划地派出。

例: 军队派遣侦察兵(正式) vs 妈妈派我出去买菜(日常)
遣送 vs 驱逐: “遣送”强调送回原籍或来源地,常用于非法滞留者;“驱逐”则强调强行赶走,可以是赶出某地、某组织,不一定送回原籍。

例: 遣送非法移民(送回原籍) vs 驱逐叛徒出党(赶出组织)

四、 “遣”字在古诗文中的运用

“遣”字在古诗文中的运用也极其丰富,常能见到其“派遣”、“打发”、“排遣”的本义和引申义。例如:
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的“使”就是“使者”,而“遣”字在诗题中未直接出现,但“送元二使安西”本身就包含了“派遣元二作为使者前往安西”之意。
柳永《雨霖铃》:“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虽无“遣”字,但离别的伤感正是需要排遣之情。而诗词中“遣怀”、“遣兴”更是古人排解心绪、抒发情感的常见方式。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遣兴已衰非故物,江湖多病且登台。”此处的“遣兴”即排遣兴致,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一致。

五、 结语

通过上述对“遣”字常见双字组词的系统梳理与解析,我们可以看到,“遣”字以其“派遣”、“送走”、“解散”、“排解”等多元化的含义,在汉语词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官方正式的公文,还是文学作品中的细腻情感表达,抑或是日常交流中的言语运用,“遣”字及其组词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掌握这些组词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更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理解和运用汉语,在不同的语境中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希望本文能为所有对“遣两个字组词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清晰而全面的指南。

2025-11-04


上一篇:“瓶”字同音探秘:中文同音异义现象与词汇拓展深度解析

下一篇:“袭”字组词大全:掌握其拼音、含义与地道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