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拼音)[1351字]450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奏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 迎佛骨人大内 ,触犯 人主之怒 ,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这首名篇。
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 罪 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 一封书 之罪,所得的命运是 朝奏 而 夕贬 。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 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论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谴亦无怨悔。
三、四句直书 除弊事 ,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 肯将衰朽惜残年 ,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 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 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若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家何在 三字中,有他的血泪。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 秦岭 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 九重 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的是伤怀国事。 马不前 用古乐府: 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 马不前 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论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
就艺术上看,此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 沉郁顿挫 ,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 朝奏 、 夕贬 、 九重天 、 路八千 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 流水对 ,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成之感。五、六句宕开一笔,写景抒情, 云横雪拥 ,境界雄阔。 横 状广度, 拥 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此诗虽追步杜甫,但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 文章之法 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 文 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 欲为 、 肯将 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己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诗味浓郁,诗意盎然。
(钱仲联 徐永端)

2023-01-01


上一篇:韩愈《题木居士二首(其一)》[1225字]

下一篇:刘禹锡《平蔡州三首(其二)》[127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