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嘏《寒塘》[945字]660

寒 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 一雁度南楼。
《古今词话》引毛先舒论作词云: 意欲层深,语欲浑成 , 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 这话对于近体诗也适用。此首一作司空曙诗。取句中二字为题,实写客中秋思。常见题材写来易落熟套,须看它运用逐层深入、层层加 码 的手法,写得别致。初读此诗却只觉写客子对塘闻雁思乡而已,直是浑成,并不见 层深 。大抵作者如蚕吐丝(诗),只任自然;而说诗者须剥茧抽丝(思),层次自见。
前二句谓早起临水梳发,因此( 坐 )在塘边看到寒秋景色。但如此道来,便无深意。这里两句句法倒装,则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点明时序,深秋是容易触动离情的季节,与后文 乡心 关合;二是暗示羁旅困顿,到塘边梳洗,以水为镜;三是由句式倒装形成 梳发见秋 意,令人联想到 羞将白发照渌水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的名句,这就暗含非但岁华将暮,而人生也进入迟暮。十字三层,言浅意深。
上言秋暮人老境困,三句更加一层,点出身在客中。而 乡心 字面又由次句 见秋 引出,故自然而不见有意加 码 。客子心中蕴积的愁情,因秋一触即发,化作无边乡愁。 无限 二字,颇有分量,决非浮泛之辞。乡愁已自如许,然而末句还要更加一 码 : 一雁度南楼 。初看是写景,意关 见秋 ,言外其实有 雁归人未归 意。写人在难堪时又添新的刺激,是绝句常用的加倍手法。韦应物《闻雁》云: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就相当于此诗末二句的意境。 归思后说闻雁,其情自深。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 (《唐诗别裁》) 一雁 的 一 字,极可人意,表现出清冷孤独的意境,如写 群雁 便乏味了。前三句多用齿舌声: 晓 、 梳 、 水 、 见秋 、 乡心 、 限 ,读来和谐且有切切自语之感,有助表现凄迷心情,末句则不复用之,更觉调响惊心。此诗末句脍炙人口,宋词 渐一声雁过南楼也,更细雨,时飘洒 ,即从此句化出。
此诗兼层深与浑成,主要还是作者生活感受深切,又工吟咏, 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生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若先措意,便刻画愈深,愈堕恶境矣。 (毛先舒)此理又不可不知。

2023-01-06


上一篇:崔珏《哭李商隐(其二)》[1135字]

下一篇:马戴《灞上秋居》赏析[120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