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成语是谁吗——趣味成语探源211


成语是中国语言中的瑰宝,它们凝结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你知道这些成语的“发明者”是谁吗?让我们跟随语言学家的脚步,探索成语的起源,揭开这些经典的背后故事。

1. 指鹿为马——楚庄王

秦末汉初,宫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典礼。项羽率领他的军队进入咸阳,他把刘邦封为汉王,封都定在巴蜀。刘邦被封为汉王后,非常生气,他说:“我当皇帝,要当关中王!”项羽非常愤怒,就把刘邦召到鸿门,准备杀了他。刘邦的谋士张良和项伯帮助刘邦逃走了。项羽非常生气,就派兵追杀刘邦。刘邦逃到了巴蜀,在巴蜀称帝。

项羽在关中称帝,他非常残暴,老百姓非常痛恨他。楚汉相争时,刘邦的军队被项羽打得大败,刘邦逃到了汉中。刘邦在汉中休整了一段时间,又率领军队攻打项羽。项羽的军队被刘邦打得大败,项羽逃到了乌江边。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死,刘邦统一了天下。

项羽死后,刘邦建立了汉朝。刘邦在位期间,对项羽非常仇恨。有一次,刘邦在一次盛宴上,指着鹿说:“这是马!”众人都知道这是鹿,但因为害怕刘邦,都不敢说话。只有一位大臣站出来说:“这是鹿,不是马。”刘邦非常生气,就把这个大臣杀了。

从此,“指鹿为马”就成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2.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勾践,春秋末期越国国王。越国曾被吴国打败,勾践被迫向吴国称臣。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打败吴国,恢复越国霸业。成语“卧薪尝胆”形容忍辱负重,刻苦自励。

勾践失败后,被吴王夫差带回了吴国。在吴国,勾践受尽屈辱,每天都要侍奉夫差,给他喂马。勾践忍气吞声,暗地里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勾践还把睡觉的地方放在柴草堆上,每天晚上都尝一尝苦胆,以激励自己不忘国耻。

经过十年的卧薪尝胆,勾践终于等到了机会。夫差北上争霸,勾践趁机起兵,打败了吴军。夫差见大势已去,自刎而死。勾践灭了吴国,恢复了越国的霸业。

3. 黔驴技穷——黔驴

黔驴技穷意思是本领很少,到了关键时刻就无计可施。这个成语出自《隋唐演义》。

隋末,李渊建立唐朝。唐朝建立初期,南方有很多割据势力。其中有一个割据势力叫萧铣。萧铣占据了湘州等地,自称梁王。李渊派李靖率领大军征讨萧铣。李靖久攻不下,便想办法智取。李靖派人捉了很多驴子,给驴子穿上唐军的服装,然后让驴子在萧铣的城墙下乱转。萧铣看到城墙下的唐军人马众多,非常害怕,就打开城门投降了。李靖捉住萧铣后,对他说:“你自称梁王,本领一定很大吧?怎么连几头驴子都抵挡不住呢?”萧铣羞愧得无地自容,只好认罪伏法。

4. 破釜沉舟——项羽

秦末楚汉相争时期,项羽率领楚军与刘邦的汉军决战。刘邦率领汉军多次击败楚军,项羽退守垓下。项羽被汉军围困,粮草将尽。项羽采纳了谋士范增的建议,背水列阵,破釜沉舟,与汉军决一死战。楚军将士背水一战,军心振奋,最终击败了汉军。成语“破釜沉舟”形容下定决心,背水一战。

5. 负荆请罪——廉颇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廉颇为人刚毅勇猛,作战极其勇猛,屡立战功。但是廉颇性格刚直,得罪了不少人。蔺相如是赵国的另一名将,为人谦虚谨慎,善于外交。一次,廉颇无视蔺相如的功劳,对其出言不逊。蔺相如为了国家大义,忍辱负重,负荆请罪。廉颇深受感动,从此与蔺相如冰释前嫌,共同辅佐赵王。

以上只是众多成语中的一小部分,每个成语都蕴含着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了解成语的起源,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还可以从中汲取历史文化的精髓。

2025-01-28


上一篇:从基础到精通:进步组词造句大全

下一篇:娇嫩造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