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及其解释、造句、典故192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简洁精辟的短语或句子。成语一般由四字构成,具有特定的含义,在句子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 成语解释
* 望梅止渴:比喻用想象或虚构的东西来满足实际需要。出自后汉李固《中山靖王传》:“军人乏水,或望梅而止渴。”
*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己吓唬自己。出自西晋张华《博物志》:“王戎在坐,见客有杯器,因引臂取酒,客惊怖,失手落杯,应声而碎。”
* 刻舟求剑:比喻做事死板,不随实际情况变化。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楚人有涉江而沉船者,不得其剑,乃刻其舟而求之。”
*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之中。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竽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竽者三百人皆辍吹,而听处士也。处士终不能吹,竽者皆吹。”
*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知行不通,却偏要尝试。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盗亦有道,圣人以为然。盗之失道,蹐蹐其手,招招其足,唯恐人不见也。……是以天下大盗,风驰电掣,盖万物莫能掩之。窃钩者,掩其耳而盗,窃铃者,掩其目而盗。盗亦有道,圣人以为然乎?”
2. 成语造句
* 望梅止渴:久旱不雨,田地龟裂,农夫只能望梅止渴,以解燃眉之急。
* 杯弓蛇影:考试失利,他见谁都疑似老师,杯弓蛇影,惶惶不可终日。
* 刻舟求剑:新技术层出不穷,不可刻舟求剑,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
* 滥竽充数:团队中滥竽充数者,只会拖累整体进度,浪费时间和资源。
* 掩耳盗铃:明知犯法而不去悔改,自欺欺人,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3. 成语典故
* 望梅止渴: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征张绣,途中士兵缺水,曹操便指着前方的一片梅林,声称那是梅子,士兵闻到梅子的酸味,便觉得口渴全消。
* 杯弓蛇影:西晋大臣王戎接见宾客时,看到客人的杯中有一个弓的影子,以为是一条蛇,惊吓之下打碎了杯子。
* 刻舟求剑:战国时期,楚国有人渡江时剑掉入水中,于是他在船上刻下记号,以为可以沿着记号找回剑。
* 滥竽充数: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中充数,被揭穿后,落荒而逃。
* 掩耳盗铃:春秋时,齐国有个小偷,偷铃铛时为了不让铃铛响,便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也听不到。

2025-02-01


上一篇:快速运用四字成语造句

下一篇:如果-也造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