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寒而栗成语造句及深入剖析134


“不寒而栗”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不冷却发抖,但实际上它并非指单纯的生理反应,而是形容一种由恐惧、害怕、震惊等心理因素引起的战栗。它比一般的“害怕”、“恐惧”更强烈,更能体现一种由内而外的、深入骨髓的寒意。 要将“不寒而栗”用得恰如其分,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精准表达其蕴含的深刻情感。以下将从不同角度,以多种类型的造句来展现“不寒而栗”的用法和含义,并深入剖析其在不同语境下的表达效果。

一、 描绘恐惧与惊悚:

1. 听到那阴森森的笑声从黑暗中传来,他心中不寒而栗,一股凉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此处着重描写了声音带来的恐惧感,营造了恐怖的氛围。)

2.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他紧紧抓住身边的物品,不寒而栗地等待着地震的结束。 (突发事件的巨大冲击力,引发了强烈的恐惧与不安。)

3. 探险队员在阴暗潮湿的洞穴深处发现了一具骸骨,气氛瞬间凝重,每个人都感到不寒而栗。(恐怖环境的烘托,加强了恐惧心理的描写。)

4. 小说中凶手的残忍手段描写得淋漓尽致,读到最后,我不寒而栗,久久不能平静。(文学作品的艺术性,通过文字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应。)

5. 他目睹了那场惨烈的车祸,不寒而栗,至今仍心有余悸。 (亲眼目睹惨剧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令人终生难忘。)

二、 表达震惊与不安:

6. 听到他如此荒诞的计划,我们都不寒而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计划的荒谬程度,远超想象,引发了强烈的震惊与不安。)

7. 面对贪官污吏的滔天罪行,检察官不寒而栗,深刻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面对罪恶的强大冲击力,激发了正义感与责任感。)

8. 当他得知自己被卷入一场巨大的阴谋中时,不寒而栗,意识到危险已经逼近。 (意识到危险的迫近,引发了强烈的不安与恐惧。)

9. 调查结果公布后,众人不寒而栗,没想到真相如此令人震惊。(真相的揭露,带来比想象中更大的冲击,引发的不仅仅是恐惧,更是对人性的拷问。)

三、 体现悔恨与自责:

10. 他回忆起自己犯下的错误,不寒而栗,后悔莫及。(对过去错误的深刻反思,引发的悔恨之情,如同寒意侵蚀着内心。)

11. 面对受害者的家属,他低着头,不寒而栗,深深地感到自己的罪孽深重。(罪恶感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让他感到如同坠入冰窟。)

四、 运用在不同文体:

12. (记叙文) 夜深了,风声呼啸,树影婆娑,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不寒而栗。(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描写结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3. (议论文)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不应麻木不仁,而应不寒而栗,积极采取行动。(运用比喻,加强了论证力度,引起读者的共鸣。)

14. (小说片段) 他缓缓地转过身,看到身后站着那个身影,顿时不寒而栗,一股冷汗浸透了衣衫。(悬念的设置和心理描写的运用,营造了紧张的气氛。)

五、 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15. 他感到不寒而栗,浑身僵硬,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禁锢着。(用“僵硬”来补充说明人物的状态,更生动形象。)

总而言之,“不寒而栗”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可以用来描写恐惧,更能表达震惊、不安、悔恨等多种复杂的情感。 运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搭配词语,才能使表达更加精准、形象,更能体现出语言的艺术魅力。 理解并运用好“不寒而栗”,可以使我们的写作更具感染力,更能打动读者。

2025-04-06


上一篇:危成语造句及用法详解

下一篇:用“刷”字组词造句大全及用法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