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组词造句大全:详解形字的各种用法及例句335
“形”字是一个常用汉字,其本义指物体的外貌、形状。但经过演变,其含义丰富,用法多样,可以组成大量的词语,并构成各种各样的句子。本文将深入探讨“形”字的组词及造句,力求全面展现其在汉语中的运用。
一、表示形状、外貌的“形”字组词及造句:
这部分的“形”字主要体现其本义,例如:
形状: 形状各异的石头散落在海滩上。(造句:描述石头形状的多样性)
形体: 他拥有健美的形体,令人羡慕。(造句:描写人物身材)
地形: 复杂的地形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造句:说明地形对工程的影响)
形态: 植物的形态千姿百态,令人赏心悦目。(造句:描写植物的多样性)
外形: 这款手机的外形设计简洁大方。(造句:评价手机的外观设计)
方形: 他用积木搭了一个漂亮的方形盒子。(造句:描述用积木搭建的形状)
圆形: 月亮是圆形的,像一个银盘。(造句:比喻月亮的形状)
这些词语都直接描述了物体的形状或外貌,在造句中体现了“形”字最基本的含义。
二、表示形式、样子、景象的“形”字组词及造句:
这部分的“形”字引申了其含义,侧重于“样子”和“景象”,例如:
形式: 会议采取了多种形式,提高了效率。(造句:说明会议的形式多样化)
形势: 当前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造句:描述国际局势)
情形: 请详细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形。(造句:要求对事情经过进行描述)
景象: 秋天的景象美不胜收。(造句:描写秋天的景色)
虚形: 他虽然不在,但精神却以另一种虚形存在着。(造句:用抽象的“形”来比喻精神存在)
形迹: 他的形迹可疑,引起了警方的注意。(造句:说明行为举止可疑)
身形: 他的身形矫健,如同猎豹一般。(造句:描写人物的身姿)
这些词语中,“形”字不再单纯指形状,而是包含了更广泛的“样子”、“景象”等含义,应用场景更为广泛。
三、表示某种状态或情况的“形”字组词及造句:
这部分的“形”字进一步引申,表示某种状态或情况,例如:
形单影只: 他独自一人走在街上,形单影只,显得格外孤寂。(造句:描写孤独的状态)
形容: 请用简洁的语言形容一下你的感受。(造句:要求对感受进行描述)
形同虚设: 这个制度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发挥作用。(造句:说明制度无效)
形销骨立: 经过长时间的劳累,他变得形销骨立。(造句:描写身体消瘦的状态)
形影不离: 他们形影不离,感情非常好。(造句:形容两人关系密切)
狼狈不堪: 他在雨中狼狈不堪地跑回家。(造句:形容窘迫的状态)
这些词语体现了“形”字在表达状态和情况方面的应用,其含义已远超其本义。
四、含有“形”字的成语及造句:
许多成语中也包含“形”字,这些成语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某种意思,例如:
千姿百态: 公园里的花朵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造句:描写花朵形态的多样性)
栩栩如生: 这幅画栩栩如生,仿佛人物就要动起来。(造句:形容绘画逼真)
神形兼备: 这幅肖像画神形兼备,惟妙惟肖。(造句:评价肖像画的逼真程度)
衣冠楚楚: 他衣冠楚楚地走进了宴会厅。(造句:描写穿着打扮整齐)
形容憔悴: 她最近工作压力很大,显得形容憔悴。(造句:描写疲惫的状态)
这些成语的运用,使语言表达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性。
总而言之,“形”字的组词和造句涵盖了其本义及各种引申义,体现了汉语丰富的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和例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形”字,提升汉语表达水平。
2025-04-09
下一篇:成语造句:精益求精的语言艺术

逆风飞翔:那些激励人心的生命故事
https://sspll.com/yulu/370592.html

降的多音字组词及用法详解
https://sspll.com/zuci/370591.html

久别重逢,挚友难忘:好朋友很久未见语录文案大全
https://sspll.com/yulu/370590.html

小学生学习励志名言大全:激发学习动力,成就精彩未来
https://sspll.com/mingyan/370589.html

初中高效学习方法:名言解读与实践策略
https://sspll.com/mingyan/370588.html
热门文章

在在在在造句二年级 在在在在造句二年级简单一句话
用“在……在……在……在……”造句,例如: 1.下课铃响了

that is造句 thatis造句并翻译
thatismypen,thatis译为那是 that i

用一边一边造句 用一边一边造句二年级
(21131)爸爸一边进屋一边拍打身上的雪花。 (2)爸爸

尤其造句 尤其造句二年级简单的
一、用“尤其”造句: 1、他很喜欢运动,尤其是踢足球。
![一步步造句(用一步步一片片造句)[2526字]](https://cdn.shapao.cn/images/text.png)
一步步造句(用一步步一片片造句)[2526字]
https://sspll.com/zaoju/171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