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从恶如崩”的用法及例句赏析153


“从恶如崩”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文是:“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有不争也,而后可以有争。是非之心,智也。仁义之心,圣也。圣则必智,智则必圣,圣智合于一心,然后可以为天下师。是故,仁者无敌也。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如果不做某些事,才可以去做其他的事;人如果不争某些东西,才可以去争其他的东西。是非之心,是智慧;仁义之心,是圣明。圣明的人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一定圣明,圣明和智慧合于一心,然后才能成为天下的老师。所以,仁爱的人是无敌的。从善如同登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而从恶如同山崩,则会一发不可收拾。

“从恶如崩”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向坏的方面发展,就像山崩一样迅速而不可阻挡。它强调了恶的蔓延速度之快、力量之大以及后果之严重,具有警示意义。与“从善如登”形成鲜明对比,更突显了恶的可怕之处。 理解这个成语的关键在于把握“崩”字的含义,它不仅仅指山崩地裂的景象,更包含了不可控制、迅速蔓延、难以挽回的意味。因此,运用“从恶如崩”造句时,需要体现这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和后果的严重性。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不同语境的例句,以更深入地理解“从恶如崩”的用法:

1. 社会层面: “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发,从恶如崩,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此句中,“从恶如崩”用来形容网络暴力事件的迅速蔓延和恶劣影响,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具有警示作用。

2. 个人层面: “他起初只是偶尔说谎,但后来却变本加厉,从恶如崩,最终沦为人人唾弃的骗子。” 此句中,“从恶如崩”形容一个人道德败坏的过程,从小的过失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强调了恶习的危害性以及悔之晚矣的结局。

3. 历史层面: “魏晋时期,世风日下,从恶如崩,礼崩乐坏,最终导致了国家动荡不安。” 此句中,“从恶如崩”描述了魏晋时期社会道德的急速败坏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动荡,体现了历史的教训。

4. 环境层面: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从恶如崩,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此句中,“从恶如崩”用来形容环境污染的迅速恶化,强调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5. 文学创作中: “小说中主人公的堕落过程令人惋惜,从恶如崩,他最终失去了所有,也失去了自我。” 此句中,“从恶如崩”用来描写小说人物的性格变化和悲惨结局,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需要注意的是,“从恶如崩”一般用于描述不好的趋势或行为的迅速发展和恶化,不能用于形容积极的方面。 例如,不能说“他的事业发展从恶如崩”,因为这与成语的本义相悖。 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强调负面趋势的快速发展和不可控制性。 同时,在写作中,也要注意语境的搭配,避免使用过于生硬或不符合语境的表达方式。

总而言之,“从恶如崩”是一个警示性很强的成语,它提醒我们时刻警惕恶的蔓延,坚持从善,才能避免走向毁灭。 只有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才能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感情,也才能更好地吸取历史教训,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在实际运用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灵活运用,例如可以与“一发不可收拾”、“不可遏制”等词语搭配使用,以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这场灾难从恶如崩,一发不可收拾。” 这样的运用更能体现出事态的严重性和不可逆转性。

2025-05-01


上一篇:chest的1500字实用造句大全及用法详解

下一篇:涉险造句大全及运用技巧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