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字成语深度解析:探寻服饰文化与实用造句指南124



在中国浩瀚的语言宝库中,每一个汉字都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与智慧光芒。‘裳’字,作为古汉语中对下身衣物的专称,其自身就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遮体御寒的布料,更是身份、地位、礼仪乃至审美情趣的象征。随着历史的演进,‘裳’与‘衣’(上身衣物)合称为‘衣裳’,泛指一切服装,并由此衍生出大量富有深意的成语。本文将以中文语言专家的视角,深入解析与‘裳’字相关的成语,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渊源、引申含义,并提供丰富的实用造句,助您精准掌握这些词汇的运用之道。


一、‘裳’字本义与文化溯源


‘裳’(shang),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出现,最初指代古人穿着的下裙、围腰等下身衣物。《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下曰裳”,清晰地界定了其位置。与上身所着的“衣”相对,合称“衣裳”,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服饰体系。在古代,衣裳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需求,更是区分贵贱、识别礼仪的重要标志。例如,周代的礼制中,不同等级的贵族在祭祀、朝会时,所穿的“衣裳”在颜色、纹饰、形制上都有严格的规定。了解‘裳’的本义,是理解其相关成语的基础。


二、‘衣裳’——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表达


尽管‘裳’单独使用的成语不多,但它与‘衣’组成的‘衣裳’,却是最普遍、最核心的词汇。‘衣裳’在现代汉语中泛指衣服,但在古代及许多成语中,它仍然保留着一份古朴与典雅。


1. 衣裳(yī shang)


释义:泛指衣服、服饰。这是最直接、最广泛的用法。


文化解读:‘衣裳’不仅是遮体之物,更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从“茹毛饮血”到“披麻戴孝”,衣裳承载着社会变迁、风俗习惯和情感表达。


造句:

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玩耍,不一会儿就弄脏了干净的衣裳
那女子一身素雅的衣裳,不施粉黛,却显得格外清丽脱俗。
经过漫长的旅途,他身上的衣裳早已破旧不堪,沾满了风尘。
新年将至,家家户户都忙着购置新衣裳,迎接美好的开端。
在古装剧中,演员们华丽的衣裳完美还原了历史风貌,令人赞叹。


三、承载古典韵味的‘裳’字成语


‘裳’字在一些特定的成语中,往往带有浓厚的古典色彩,或象征着某种特定的情境、身份,或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典故。


1. 霓裳羽衣(ní shang yǔ yī)


释义:指仙女的衣裳,也特指唐代乐曲《霓裳羽衣曲》。形容服饰华美、飘逸,或代指仙乐、仙舞。


文化解读:此成语典出唐玄宗时期,相传其根据梦境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并由杨贵妃等表演。它代表了唐代宫廷艺术的巅峰,象征着盛世的繁华与浪漫。‘霓裳’即彩虹般的衣裳,‘羽衣’则指像鸟羽般轻盈的衣裳,共同描绘出飘渺、仙逸的意境。


造句:

舞台上,舞者们身着轻纱,翩若惊鸿,仿佛霓裳羽衣的仙子降临人间。
听到那悠扬的古琴声,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大唐盛世,霓裳羽衣的盛景。
这幅画中的仕女,裙带飘飘,容貌绝美,一派霓裳羽衣之姿。
每当播放《霓裳羽衣曲》,总能感受到那种超越凡尘的仙逸之美。
她设计的礼服轻盈而富有层次感,被赞为现代版的霓裳羽衣


2. 倒裳(dǎo shang)


释义:比喻君子即使处境困难,仍能保持高洁的品德,或指不拘泥于形式,不嫌弃卑贱。典出《诗经齐风东方未明》。


文化解读:《诗经》中描述一位贤者,虽“颠倒衣裳”,即衣冠不整,但其品德高尚,乐于亲近普通百姓。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君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强调内在修养重于外在形式。


造句:

他虽位高权重,却常深入民间,与百姓同甘共苦,颇有古之倒裳之风。
在困境之中,他没有抱怨,反而更加努力工作,这种精神令人想起倒裳的君子。
那位学者不慕荣华,潜心学术,即使生活朴素,也从不以为意,这正是倒裳的体现。
领导干部应有倒裳的品格,不摆架子,乐于倾听基层心声。
面对突发灾情,志愿者们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展现了倒裳的奉献精神。


3. 戎裳(róng shang)


释义:指军服、战袍。


文化解读:‘戎’在古汉语中指兵器、军队。‘戎裳’因此成为军人身份的象征。它代表着纪律、荣誉、牺牲和保家卫国的责任。穿上戎裳,意味着担当重任,投身保卫国家的事业。


造句:

年轻的战士们穿上崭新的戎裳,眼神坚定地踏上了保卫边疆的征程。
卸下戎裳的老兵,虽然没有了军装的束缚,但军人的风骨依然存在。
这面军旗上,沾染了无数将士的鲜血,他们曾身披戎裳,浴血奋战。
在电影中,英雄人物身着戎裳,英勇杀敌的画面令人热血沸腾。
当灾难来临,身着戎裳的子弟兵总是第一时间冲在最前面。


4. 素裳(sù shang)


释义:指素色的衣裳,多指丧服或朴素的衣着。


文化解读:‘素’指白色或未经染色的布料。在中华文化中,白色常与丧事、纯洁、朴素相关联。素裳因此可以表达哀悼之情,也可以指代简朴的生活态度。


造句:

在那场庄严肃穆的葬礼上,所有人都身着素裳,寄托哀思。
她常年深居简出,一身素裳,却掩盖不住其大家闺秀的气质。
那位隐士远离尘嚣,布衣素裳,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
艺术表演者们以素裳出镜,意在突出作品本身的深邃思想。
尽管家境贫寒,她总能把素裳洗得干干净净,穿得整整齐齐。


四、与‘裳’字紧密相关的其他成语或表达


有些成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裳’字,但‘衣裳’作为服饰的泛指,其意义已融入其中,或在语境中高度关联,值得一并探讨。


1. 解衣推食(jiě yī tuī shí)


释义:指将自己身上的衣服解下来给别人穿,把自己的食物推给别人吃。形容对人极其关怀、爱护备至。


文化解读:此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受漂母一饭之恩,后功成名就报答漂母。其核心是极度的慷慨与仁爱,‘衣’在此处即指‘衣裳’,是生活必需品中最能体现分享与奉献的意象。


造句:

当年他落魄之时,幸得一位乡亲解衣推食,才得以渡过难关。
这位老师对贫困学生总是解衣推食,尽心尽力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在灾区,救援人员对受灾群众解衣推食,展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朋友之间的真情,有时就体现在危难时刻的解衣推食上。
老将军对部下素来关怀备至,常有解衣推食之举,深得军心。


2. 衣香鬓影(yī xiāng bìn yǐng)


释义:形容妇女们盛装打扮,香气袭人,鬓发如云,多指交际场所或盛大宴会上妇女们华丽的姿态。


文化解读:虽然没有直接出现“裳”,但“衣”在这里显然是“衣裳”的代表,指代华美的服饰。“香”指服饰上的香料或体香,“鬓影”指发髻的光影。共同描绘了上层社会女性的雍容华贵与风姿绰约。


造句:

晚宴上,名流云集,衣香鬓影,一片觥筹交错的热闹景象。
回首那段旧时光,歌舞升平,衣香鬓影,恍如一梦。
剧院大厅里,女士们盛装出席,一时间衣香鬓影,星光璀璨。
旧上海的百乐门,是衣香鬓影、纸醉金迷的象征。
这场时尚发布会,汇聚了众多明星名媛,现场衣香鬓影,争奇斗艳。


五、结语


‘裳’字,从其作为下身衣物的本义出发,一步步演变为指代所有服饰的‘衣裳’,并融入到众多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之中。无论是承载着仙逸之境的‘霓裳羽衣’,还是象征着高洁品格的‘倒裳’,抑或是代表军人职责的‘戎裳’和表达哀思或朴素的‘素裳’,都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服饰的理解,以及对身份、礼仪、精神风貌的重视。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词汇,更像一扇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生活哲学与文化底蕴。精准掌握‘裳’字成语的用法,不仅能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弘扬。

2025-10-25


上一篇:告别中式英语:系统化攻克英文造句的实用指南

下一篇:尘饭涂羹成语解析:深挖其含义、典故与造句范例,领略汉语的苦难表达之美